实用文档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舌暗紫,苔薄白,脉沉细。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舌暗紫,苔腻,脉沉涩。3、肝肾缺乏证:伤后>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缓慢,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二、常见病症/证候施护〔一〕患肢疼痛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伴随病症。2体位手法复位后置患肢于功能位,持续〔夹板、钢丝托、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并制动,指导患者活动患肢末趾小关节,训练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肌肉收缩活动。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响。4.观察患肢皮温、皮肤颜色、肢体感觉运动情况,如患者出现患肢末端皮温低,颜色紫暗,局部出现跳痛、麻木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5.针刺疗法消肿止痛,取风市、伏兔、梁丘、昆仑透太溪,刺激,留针20min,每日1次。配合耳穴压豆消肿止痛,取神门、皮质下、肾上腺、膝踝关节。外涂或中药贴敷活血通络剂,以到达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僵硬。〔二〕局部肿胀1.评估患肢肿胀情况及患肢血液循环状况、足趾感觉运动情况、皮肤的颜色、皮温。2.体位患肢制动并抬高,保持中立位,持续夹板〔钢丝托、石膏〕外固定,指导患者活动患肢末趾关节,训练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肌肉收缩活动。3.定时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四小时测体温、血压一次。4.患肢肿胀,可行患肢按摩,大腿、足、足趾促进血循环,并教会病人家属和陪伴,每日3次。肿胀明显者,口服利尿剂,必要时,可静滴20%甘露醇250ml,每日1次至肿胀消褪。嘱家属陪伴保护病人患肢皮肤及全身清洁。5.如患肢肿胀,折端周围肌肉变硬属于骨折后血肿机化、癍痕、粘连所致。应作适当按摩,结合自身主动功能锻炼或者用中药洗剂、热敷等,让机化局部软化,肌肉活动灵活,待骨折愈合后下地行走,才不会出现功能障碍。6.同样也应观察肢体血运,防止因水肿过甚或石膏压迫过紧所致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有缺血先兆那么马上报告医生,否那么可能出现严重后果。7.肢体肿胀消退、后期关节粘连可遵医嘱采用中药外洗方法进行熏洗、骨折康复治疗仪、.实用文档中药外敷等治疗。〔三〕肢体畸形、活动受限1.评估患肢畸形的程度、活动情况、疼痛程度、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2.协助医师手法复位,准备用物,如夹板、绷带、石膏绷带、棉垫、钢丝托等,在医师行手法复位时加强病情观察,患者出现心慌不适、面色苍白、呼吸。3.持续〔夹板、钢丝托、石膏〕外固定,指导患者活动患肢末趾关节,训练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肌肉收缩活动。4.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考前须知,使用辅助工具行走。5.保持病室环境平安,做好平安防护措施,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防止再次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6.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闭合穿针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等治疗。〔四〕腹胀、便秘1.评估患者腹胀、便秘情况。2.患者入院后当晚帮助患者做顺时针方向腹部按摩,并指导陪人,每日按摩2次,每次100~2000圈。3.口服木香顺气丸行气调中,或少量番泻叶代茶饮。指导患者多吃蔬菜。4.耳穴压豆,取大肠、小肠、交感、肺、三焦。已发生腹胀、便秘可采用针刺排便,取天枢、关元、支沟、健侧丰隆;取开塞露肛注或肥皂条肛入。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法复位1.告知患者手法复位的方法及配合考前须知。2.术后抬高患肢小腿,置于布朗氏架上,踝关节背伸90度,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一周后患肢可取自由体位。3.复位后观察患者疼痛、活动度、下肢感觉、温度等情况。〔二〕外固定1.将患肢宜适当抬高,保持中立位,患者周围可垫枕保持平衡。2.新鲜石膏术后应观察石膏的温度,结合患者的感觉,如果感觉过热,应马上报告医生,防止石膏发热,烫伤患肢皮肤。3.持续外固定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持续〔夹板、钢丝托、石膏〕外固定时松紧适宜,过紧可能致肢体缺血,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过松那么起不到固定的作用,衬垫适当。如局部肿胀严重,外固定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