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临床途径工作参考总结2021年临床途径工作总结一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施行单病种临床途径治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途径治理试点工作施行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医院领导高度注重,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医院通过召开发动会、临床途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途径试点工作,营建试点工作气氛。一是建立临床途径治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途径治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详细负责全院临床途径的组织施行、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施行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施行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展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途径质控治理组与临床途径指导评价组。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治理为标准临床途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途径治理试点工作施行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治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各治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途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觉察的征询题及时进展协调处理,每个季度各治理组织要构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治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施行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方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务实效。三、医院临床途径治理试点工作存在征询题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途径的施行还处于探究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防止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征询题,详细分析如下:1、试点工作注重程度不够各科室对临床途径治理的注重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途径文本甚至临床途径本身施行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施行临床途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异,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途径治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途径治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阻碍本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途径治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征询题没有及时研究处理,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施行。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峻、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途径的法律地位征询题等客观缘故,使参加临床途径试点工作的动因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试点的途径病种不一致、途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途径试点工作的顺利施行。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途径治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3试点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途径中检查工程太多,担忧会增加医疗费用,因此退出临床途径。4试点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途径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试点科室没有开展临床途径治理试点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个别科室还存有施行临床途径治理会阻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途径治理试点工作如期、顺利进展。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途径治理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工程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立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材料的搜集、利用。四、单病种质量操纵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途径治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