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及其调节”学前诊断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C.内环境的稳态仅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解析:选CA项中的三种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由于Na+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而K+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所以它们分别是维持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渗透压的重要物质。内环境的稳态不仅指温度、pH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还指各种物质的含量(如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酸碱度不会明显下降。2.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CO2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D.人体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解析:选B据题意,乳酸酸中毒者血液中乳酸较多,可用碱性缓冲物质NaHCO3、Na2HPO4中和;丙酮酸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乳酸,不产生CO2;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偏高,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补充胰岛素的目的是加速血糖的利用(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人体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说明人体内的缓冲物质未把乳酸中和,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3.(2016·绵阳二诊)下表为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平均含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水90.7葡萄糖0.08Cl-0.36血清白蛋白4.4脂肪0.14Ca2+0.01血清球蛋白2.1Na+0.38I-极其微量A.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两种血清蛋白B.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C.血浆中的Ca2+浓度偏高时会导致肌肉抽搐D.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解析: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其中无机盐对渗透压的贡献大于血浆蛋白,表中数据虽然显示血清白蛋白和血清球蛋白的含量较高,但由于这两种物质是大分子,所以物质的量并不高,而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溶质微粒的数目而不是质量;从表中看出血浆中脂肪含量高于葡萄糖,而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故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血浆中的Ca2+浓度偏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偏低,通过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偏高。4.下图1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的乙可能是血细胞或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B.如果图1中6过程受阻,则甲中的水分会增加C.图2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参与而不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D.图2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解析:选C图1中丙是淋巴,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丁是细胞内液。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如果图1中6过程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即甲中水分增加。图2中③过程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图2中的④代表O2和养料,⑤代表CO2等废物。考点二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过程5.如图是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E→F过程中,效应器为垂体B.寒冷时E合成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C.C既能释放神经递质又能释放激素D.D战栗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热解析:选C图中C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冷觉引起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因此效应器为下丘脑,而不是垂体;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的;下丘脑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释放激素;骨骼肌战栗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热。6.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