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强化冲关练(一)热点强化练,练就慧眼和规范,占领高考制胜点!(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2015·衡阳二模)“”“”“”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解析】选A“”。由材料中伯字的含义可知,春秋争霸是争夺首领地位,必然冲击当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引起制度变革、结构转型,故A正确;争霸战争破坏了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社会秩序,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故B、C错误;诸侯战争争夺的是土地、财产和人口而不是爵位,故D错误。【拓展延伸】春秋争霸战争的作用①争霸过程中,各国变革图强,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大国兼并小国,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③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④加速了分封宗法制的瓦解,削弱了奴隶主贵族势力,为新兴地主阶级确立统治扫清了障碍。2.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下图为春秋时期郑庄公祭祀坑遗址出土文物,这一发现可以说明()A.春秋时期严格的等级制B.考古发现具有偶然性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D.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型【解析】选C。从考古遗址出土文物看,“”郑庄公享用天子九鼎的规格,违背西周的礼乐制度,故A错误;考古文物符合西周晚期分封制开始瓦解的史实,不是偶然,故B错误;西周晚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礼乐等级制度开始遭到破坏,故C正确;推动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型的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故D错误。3.(2015·安徽高考·T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解析】选A“”“。由田子方和魏太子对待对方的态度、田子方认为贫贱者应当骄傲和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的解释看出,士人得到诸侯国的重用,故A“正确。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表明士人重视功名利禄,故B错误。由文士田子方(臣)对魏太子(未来的君)的态度看出,森严的等级已遭破坏,忠君思想并未形成,故C、D错误。4.秦律下秦帝国国运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与之相较,同时代罗马法下古罗马帝国国运居然从公元前27年延续到476年。其主要原因是()A.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政治传统B.万民法广泛的借鉴外邦的法律C.天主教对罗马臣民的凝聚力量D.罗马私法有效的保护平民权利【解析】选D。罗马帝国的政体是帝制,而古希腊是民主制,故A错误;罗马万民法是在不触动公民法的基础上,部分借鉴了外邦的法律,故B“”中广泛的表述错误;C天主教的作用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解读材料看出,国运兴衰与法律关系密切。根据所学知识,秦律严苛残暴激化阶级矛盾,但是罗马法(私法)保障平民的利益,故D正确。【拓展延伸】秦律与罗马法的不同(1)从目的看: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秦律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2)从内容及原则看:罗马法包括刑法、民法、诉讼法,是由自然法演变而来,强调人人平等的原则;秦律主要是刑法,对不同阶级区别对待,具有不平等性。(3)从影响看:罗马法是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稳定罗马统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社会稳定,是西方法制的源头;秦律是专制制度下打击臣民、维护统治的工具,往往激化社会矛盾。秦律在我国法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但世界影响极为有限。5.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我们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并不都能实现。在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由此可见,西塞罗认为()A.品德优秀是理性的核心B.城邦民主制存在局限性C.坚持公正是平等的前提D.专制等级制具有合理性【解析】选B。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品德与理性关系的信息,故A错误;“由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可知,城邦民主制存在弱点,公正也不能保护平等,故B正确、C错误;“”“”由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雅典人由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