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型专练(九)背景、原因类非选择题(35分钟37分)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唯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材料二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摩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解析:第(1)问,“态度”由材料一中的“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和“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归纳而出;“原因”则需结合所学“利益至上的外交以及美日在华争夺中的矛盾”等知识,从列强的利益争夺角度概括得出。第(2)问,“目标”由材料二中的“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归纳而出;“背景”则需依据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美苏冷战、法德和解及欧共体初步形成”等知识得出。第(3)问,“观点”可依据材料三中的“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和“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同时结合所学“因中苏关系恶化促使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改善”的知识归纳而出;“决定性因素”则依据“国家利益至上”的历史常识概括而出。答案:(1)态度:反对干涉中日战争;希望中国战败,但不希望清政府垮台。原因:列强之间在侵华问题上有利益冲突,故而在中日战争立场上存在分歧;希望日本打败中国,以便美国从中获利;维持清朝政权,可使美国在华既得利益得到维护。(2)目标: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背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3)说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至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