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宜昌市一中王鑫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能向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学习,甚感荣幸!今天,我进行的是课前说课,说课的课题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本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实验教材《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预期”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一、说教材《美术鉴赏》模块教学是想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态度。、本课是湘版教材《美术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按照美术作品自身所承载的审美、社会、自然等多类型的独特讯息分类,传达美术作品的魅力及其构建的美术世界;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各理论与方法的实际运用,又是第二单元内容的推进和拓展,是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完成。本课包括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方式及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为了最终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重点,突出美术家的观点和视角,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对本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即:从中选取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这一节加以拓展-----梵高的艺术世界,作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后印象派艺术巨匠梵高的不同阶段的美术作品勾勒出梵高浓缩的人生,解读梵高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概貌、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按照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定位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会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特性、风格、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探索,运用比较、感悟、讨论等方法初步了解美术家的表达世界的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事物,并且适当的形式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获得成功体现,增强自信,升华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现手法。本课的教学难点: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和形式来表现情感,展现独特的个人风格。三、说学情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些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学生,此刻正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对高中学生进行了随机提问和抽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西方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如何使他们能以科学而正确的态度去认识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描述、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中首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解读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既要尊重学生主观情感体验,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情感内涵,并把这种情感内涵的把握跟画面的形式分析紧密联系起来。形式分析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而对画面情感内涵的把握更多的需要依靠直觉。鉴赏中把直觉放在第一位,逐步引导学生来进行画面的形式分析。四、说教(学)法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直观演示、图文欣赏导入、创设情境加深对美术家的认识,以谈话法和演示法为主,辅之于影片、实物和详实的图片展现美术家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自主鉴赏(从“看到什么”—“哪些艺术语言(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为什么这样画”—“有什么价值”)。在教法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整合。说学法:我的指导思想是放手让学生自主的谈主观感受,要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美术鉴赏的主人,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比较、讨论、感悟、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家的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现手法,理解美术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