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通用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考点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即时演练一、选择题1.(2014宜宾一诊)以下有关表格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解读,符合表中信息的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1926年工业总产量指数10019.539.175.5108.1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生产40.7%43.7%48.1%43.4%43.9%消费资料生产59.3%56.3%51.9%56.6%56.1%①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②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的水平③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④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数据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准确分析。1913~1917年间是沙皇统治时期,1918~1921年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8年间,苏俄(联)推行新经济政策,从实行的政策和表中数据看,1913~1926年间政策没有连续性,经济有起伏,故①错误;通过数据对比,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故②正确;从工业产量比重来看,消费资料生产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这表明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产业的发展,故③正确;从工业产量比重来看,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大体保持了均衡发展,④观点没有依据,故④错误,C为正确选项。2.(2014安徽模拟)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解析:B“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表明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故B项正确,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的是斯大林的理论,斯大林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3.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C斯大林执政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上台后不久就逐步取消了,故B项错误;通过农业集体化将农业的大量积累抽出投入到工业,为工业化提供原料、粮食和资金等,故C项正确,D项错误。4.(2015郑州月考)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解析:A“”“据材料有效信息可知赫鲁晓夫想通过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争取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中提高粮食价格和推”动荒地开垦,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5.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B斯大林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是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6.(2014石家庄一诊)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