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德育现状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双双关注的眼睛。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叩问着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然而,我国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在不容乐观甚至令人堪忧。下面,笔者就小学德育的现状和完善德育工作的途径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一、小学德育的现状思想道德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但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很少得到社会的认同。具体来讲当今小学的德育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学校里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担当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从另一个方面说,教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传播者。因此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当今的教师当中,很多教师并不能立足自己的本职,不能以身示范,对德育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教师的工作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面对教师在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2、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学校对德育工作不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功利主义的盛行,道德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逐渐淡化。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对,导致孩子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德育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以各种理由不开展德育活动,就算是开展德育活动,也是按照上级要求,流于形式,并不能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受益。功利主义的盛行,导致学校不能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3、家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说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小皇帝”和“小公主”的环境当中,虽然有利于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培养。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等已经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一个弊端。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在教育孩子上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二、完善小学德育工作的途径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小学德育工作第一、加强德育制度建设,重视思想品德课。学校在德育工作当中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做到德育工作有制度可依,每一名德育工作者,要用好《学校德育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逐步把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打破,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培养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授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现实思想、行为以及社会上的关于道德方面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运用道德观点来分清是非,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第二,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一个人能否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是以其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只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的道德观念会指引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对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指引学生如何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每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多措并举,运用心理学等基本原理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教育,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第三,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当结合青少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