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粱国强 广东梅县华侨中学(514700)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德育大纲》指出:“中学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常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老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立志成才教育,用老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的抽象反映,在众多数学概念中处处充满着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数学中有大量对立统一的事物,我们通过对相近或相逆事物的分析比较,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如多与少,大与小,正与反,动与静,精确与近似,有限与无限等概念、方法,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比较而存在。这些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联系”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数学中存在着多种联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可深刻认识这些概念、公式,又可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进展”也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进展”是事物的必定结果,数学知识也是如此。通过教学,让同学们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又是进展变化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看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进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事物总是不断向前进展的。 数学教材包含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前人制造出来的,其中相当部分是中国的数学家制造的。在教材的引入中,介绍我国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无疑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祖辈的仰慕。 数学教材中有不少例题、习题、练习是有关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教育,从而在学习数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生的思想道德、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单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在工作中还注重开辟“第二课堂”,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德育渗透。如布置出“数学报”、数学学习园地、开展数学兴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