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学科之一——高中历史,因为学生在初中的历史基础较差,而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困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习惯、补习通史、利用多媒体增强历史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实行教学案制度、加强课程标准和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等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且效果很明显。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学习困难解决措施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使用了新教材。这些教材都是根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且版本多样。以高中历史为例,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是使用率较高的三种版本。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以专题的形式来编写,每套教材都有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组成。这样的历史教材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笔者拟以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方案为参照,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帮助高中学生解决面临的历史学习方面的困难,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一、学生面临的困难历史作为人文方向必选科目,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明显提高了许多。它要求选历史的学生必须学完三个必修和两个选修,这些内容的学术性很强,且时间跨度很大。学生如果想考上本科,就必须在选考科目上拿到两个B级。若是学生还有更高的要求,想考上本一,那么就必须在选考科目上取得两个A级。即使是没有选考历史的同学,为了能获得报考本科的资格,也必须将其考合格,拿到C级。这些规定也就意味着所有的高中生要想获得填报本科志愿,历史成绩至少要合格。那么,这个合格是否能很容易就拿到呢?其实,现实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经过两年的新教材的教学和研究,我发现高一学生的历史基础普遍较差,就连最基本的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顺序都不知道,至于其它更具体的中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就更别提了。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培养的各种能力,都是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通史的基础上提出的。可是,现在的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往往没有把历史当作很重要的科目来看待,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过历史课,有些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暂时开几周历史课,在有些中考需要考历史的地方,也只是在初三时,开设一学年的历史课,且每周只有一节课,因为即使是考试也是开卷,对学生的要求很低。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历史基础很差,历史思维能力较差是不足为奇的。这就给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留下了“祸根”。上高中后,大部分学生依然以为历史是一门“副科”,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也不会学习历史。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二、解决的措施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一)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捷径在小学至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习都不够重视,这是由各地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决定的。为此,从高一第一节历史课开始,我就教育学生要端正历史学习的态度,通过事例让他们知道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课后,我还加强和学生交流,让他们从心底里认识到历史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此外,在学习规范上,我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要求学生务必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要求记忆的内容必须强加记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适当地作好课堂笔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扎扎实实地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二)简要补习中外通史,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学生的“病因”所在,那么,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因为学生的通史基础较差,我们就得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否则将来学生的学习依然会受到影响。我在征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后,先花了近半学期时间给学生补通史,尤其是补和以后学习相关的历史,让他们对中外历史有一个初步了解,知道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概况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掌握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不管是必修中的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