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少小民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中学李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少小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找到最适合少小民族地区学生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解决学生历来就“怕”数学运用题的心理特点,是少小民族地区数学老师的共同追求。以下是我们从教学实践中结合少小民族地区学生特点摸索、探究进而总结出的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1.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2.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方程在物理学中的混合运动问题,地理学中的降水量、温度问题,化学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的应用,一次函数知识与经济学中的利息、外汇换算,化学中的定量计算,信息学中的图表等的联系,地理中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的应用,在生物中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可能性的讨论等应用。数学知识不仅解决了这些学科中的一些问题,而且有力的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因此,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例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的问题;住房转让和新房购买时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2.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能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用。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3.教学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4.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