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教研我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搞好教研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为此略谈个人所见,以求搞好教研,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要搞好教研必须领导重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是有关领导尤其是领导核心对搞好教研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形不成重视教研共识。学校工作是一盘棋,但教学工作是中心,顺理成章,有利于教学的教研活动应该列入是领导的议事日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教研活动从计划的制定,到计划的具体实施,除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外,学校的一把手也要过问,教研活动的重大举措,诸如学科会课、大型的示范课、优秀论文的评选等,领导都要重视,要参与,其中主管业务的校长应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前组织者应考虑周全,留有余地,切不可被学校其他工作冲击,更不能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就是服务”,当教研活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或出了问题时有关领导特别足一把手应过问,应干预,应清除路障,应给予支持。所以领导重视是搞好教研活动的关键,是搞好教研活动的前提,也是医治教研工作流于形式的良方。二、教研应在求实上做文章“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教研活动流子形式的原因之二是脱离教学上的实际,不能实事求是地解决教学上的当务之急。不少教师制定计划,一不调查,二不研究,三不翻阅有关文件资料,而是闭门造车,敷衍塞责,他们的计划主要是装样子,闹形式,给领导看,甚至是为了应付检查。像这样的计划,制定者一开始就不想认真执行,不流于形式,岂不怪哉?我认为制定教研计划,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参阅必要的文件资料,例如:各科教学大纲、教师法,尤其是学校计划等。教师自身实际。要解决教学之所急、教学之所需。像这样合乎实际的教研计划,像依照这样的计划而认真开展的教研活动,广大教师不会觉得参加它是包袱,是累赘,而是参与其中,乐行其事,深为受益。教研应是解答教学难题的咨询处,应是攀登教学艺术殿堂的阶梯,试问像这样切合实际的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四化伟业的教研活动,能够流于形式吗?我相信一切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同志,都会积极投身到切合实际的教研活动中去,都会在参与中受益,在参与中提高,在参与中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的。三、教研应引入竞争机制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三是教研活动没有竞争,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样的教研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研成了一潭死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我认为教研应引入“竞争机制”。教研活动与利脱勾,这是教研活动缺乏生机,没有竞争的主要病因,相反,只有与利挂勾,才能唤起人们的竞争意识。“物质利益原则”是我们党关心群众取信于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教师法》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材、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出了成绩,得到应得到的利益,这是按劳取酬的真正体现,这是无可非议的,把这些成绩作为“受聘任教、晋升工资、评优评模”的依据之一也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我们呼吁:教研活动应该与利挂勾!本学期我们按照设想,搞了我校语文的学科会课,教师除年老者外全部参加,历时四周,盛况空前。经过按要求按程序认真评选。这项活动,不仅使领导对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认识,为知人善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通过会课提高了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浓厚了我校学术气氛,更为重要的足唤起了我校教师在教研领域的竞争意识。这是好事,这是非常可贵的。我们相信,引入竞争机制的教研一定会激起教师的教改热情,一定会激起教改的更大波澜,我们坚信,在教研活动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敢为人先的教师,也一定会在教学艺术上口臻完善,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