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之精彩细节宜川县西郊中学兰芳通常能吸引人并留在心灵深处的小说、影视剧往往是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悲欢离合的,这些离不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细节;能吸引学生并刻骨铭心的课堂往往是生动、能震撼其心灵,让其学有所获的,这些也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而在学生毕业离开校园多年后,对老师印象最深的也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的某一个举动、某一句话,甚至是某一个眼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了.那么作为教师,若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就要努力使课堂教学细节具有魅力。一、历史人物活动的特写可以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特写来让历史人物更加接近现实:如在上《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用对张学良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的这段材料:“不,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出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外交干涉。”通过这段细节描写,学生不仅能比较深地体悟到张学良当时的矛盾和痛苦——作为军人他必须服从命令,作为中国人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面临侵略。由此也能让学生能正确地评价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这一行为,能更好地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无须教师过多的说教了。历史也由此变得更加有人情味。二、历史情节的补充有魅力的历史应该是情节曲折动人的。历史尽管已经逝去,但它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描写的展现而“动”起来的,就像刚刚在眼前发生一样,就像是自己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一样。比如在上《新中国的外交》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就抓住“中美关系”这一关键,并把“尼克松访华”这一内容细化,补充了许多情节,包括尼克松为访华而特意做的准备:训练筷子的使用;迎合中国人喜好的“红色情结”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是听得津津有味。三、历史场景的渲染有魅力的历史应该是意境耐人寻味的。一定的意境可以将理解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体验历史。而生动的意境又是可以用一些细节渲染历史场景来实现。比如,我在“戊戌变法”这一内容时,就是投影《日落紫禁城》这一图片,然后配以感染性的语言,结合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图加以描述,由此紧扣学生的心,将学生引入了历史情境之中,似乎自己就站在图当中所描述的那个秋风瑟瑟、充满血腥的黄昏,自己就是目睹“戊戌政变”发生的人。由此为本段历史学习渲染了气氛,让学习者融入了历史之中,由此再去体味那段历史就顺理成章了。再如,要让学生了解一战的残酷,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细节描写,1917年10月在作战双方短暂停战期间的西线,一个前往收尸的澳大利亚军官向上级报告:斜坡上……躺满了尸体,有他们的和我们的。……伤员不计其数——无人照看的和虚弱的,他们遍地呻吟着……有些在那儿已4天了……我转向一个被抛弃的机枪掩体。有24个伤员,地上有两个死去的德国佬,外侧有6个,都不同程度地腐烂了。恶臭味令人作呕……当这一天结束时,我看了看阵地。离我站的地方不到20码,40多具尸体躺着,而且整个山谷都是死尸。这段细节材料的提供渲染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也可以由此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共鸣。四、引入现实社会生活的精彩细节人们对于身边的事总有一种天性的好奇。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感觉亲切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这符合人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所以,要让历史课吸引学生,我们就要能构建起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让现实与历史进行对话。此外,历史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也必须面向社会,把社会生活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让历史课堂富有生活的魅力和现实的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要营造这么贴近生活的历史课堂,需要我们对现实社会生活题材加以挖掘,将社会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引入课堂,赋予历史知识一定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比如在上《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内容时,我就细心地将现实生活中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收集整理成“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年变化”,让学生从这些就在自己身边的小事中体会改革开放确实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