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限时跟踪练1运动的描述(限时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s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的物体C.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往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A错;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B错;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C错;速度不变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答案】D2.(2016·黄冈模拟)如图1110所示为武汉至上海的和谐号动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110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解析】甲处表盘显示时刻,乙处表盘显示动车行进过程中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答案】D3.如图1111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s内的位移是57.5m,第10s内的位移是32.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图1111A.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B.时速350公里是指平均速度,921公里是指位移C.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m/s2D.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m/s【解析】因列车的大小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A错;由时间、时刻、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时速350公里是指平均速率,921公里是指路程,B错;由等时位移差公式xn-xm=(n-m)aT2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m/s2=5m/s2,C错;由题意可知第4.5s末列车速度为57.5m/s,由加速度公式知v0=80m/s,D对.【答案】D4.某质点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m,又经过2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解析】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m/s2=-10m/s2“”-号表示与初速度反向,即竖直向下,A正确;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B错误;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C错误;初速度和末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错误.【答案】A5.(2016·长沙模拟)一个朝着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着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A.vB.vC.vD.v【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v==v,即D项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艘飞艇,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艇匀速上升、丙看到乙艇匀速下降,甲看到丙艇匀速上升,则甲、乙、丙艇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静止B.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D.甲匀速下降,乙匀速上升,丙静止不动【解析】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以地球为参考系,说明甲艇在匀速下降.乙看到甲艇匀速上升,说明乙艇也在匀速下降,且乙艇下降的速度大于甲艇下降的速度,即v乙>v甲.丙看到乙艇匀速下降,丙的运动相对地球可能有三种情况:①丙静止;②丙匀速下降,但v丙<v乙;③丙匀速上升.甲看到丙艇匀速上升,丙同样可能有三种情况:①丙静止;②丙匀速下降,但v丙<v甲;③丙匀速上升.综上分析,该题答案为A、B、C.【答案】ABC7.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A.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m/s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km/hD.台风以360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解析】790m/s是击中目标时刻的瞬时速度;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是在一个过程内的平均速度;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台风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很大的,360m/s是平均速度.【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