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语文优质课的反思最近我校组织了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其间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从中受益匪浅,也引发了点点思考。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上课老师也注重了这一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六人小组,安排学习任务进行讨论了。从形式上看热热闹闹,每个小组中每个人都张嘴说话了,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然后反馈学习到的内容。但实际上,反馈的学生也只是说出了个人看法、感受,并不是小组合作的结果。学习好的学生会说,学习差点的还是不会说。这样一来,对于那些学困生只是相当于走了个形式。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该怎么办?通过几天思考,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小组内部人员安排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习惯、爱好、成绩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分工、角色调配。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有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太难的内容学生无从下手,过于简单的内容大家一张嘴就知道,不需要去通过合作完成,这样就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三、做好小组合作中的老师角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题的中心。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就小组合作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克服: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二、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的组合上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三、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四、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作为一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