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能看得远,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导入新课6.1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2.牛顿第一定律3.惯性本节导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维持运动需要力??历史回顾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爱因斯坦: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的真正开端。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把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论证了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推理:运动速度将保持不变_______________无休止地运动下去,理想状态: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1.伽利略在对力和运动的研究中,构想了理想实验,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A.把猜想和假说结合起来B.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C.把提出问题与猜想结合起来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答案:B伽利略结论伽利略:物体不受力时,就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完善)笛卡儿结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比较完善)牛顿(Newton,1642-172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⑴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⑵力与运动之间的定性关系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⑶不是一个实验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是逻辑推理而得的(理想实验定律)②力是改变运动状态(速度)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⑷这是一个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1.定义•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无关。•3.决定因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与力的关系(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3.惯性与速度的关系(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1)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没有条件限制。(2)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守的一条规律。惯性的表现形式一般体现在以下两点(1)在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2.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两点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2)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质点在惯性系中的运动,在非惯性系中不适用。雨雪天气,很多道路要封闭雨雪天路滑,需慢速行驶用手指向下猛击纸条,使纸条抽出,可笔套依然不动,这是为什么?使笔套保持静止这一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1997年,“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驶跑车成功飞越了黄河天堑壶口瀑布,长度达55米使车保持飞越这一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人被绊倒后,为什么往前倒?在杯子中盛满水,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