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子镇设施蔬菜基地发展问计大讨论埠子镇设施蔬菜,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发展前景广阔。如何使埠子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一、埠子镇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埠子镇拥有设施蔬菜大棚2286座,其中,日光温室大棚188座,简易大棚2098座。蔬菜的品种以大宗蔬菜为主。埠子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如下:第一,设施蔬菜生产模式有三种。一是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生产栽培模式;二是“冷暖”结合的保护地生产栽培模式,即日光温室和竹木钢架棚互相结合、互为利用。利用温室进行保护地蔬菜冬春季及秋延后生产,利用大棚进行夏秋季生产,并利用温室进行集中育苗。三是“三位一体”保护地蔬菜生产模式,即日光温室、沼气池与养猪三位一体,在温室的一端建设居舍,温室内一角建猪舍和沼气池,猪舍粪便送入沼气池,沼气肥用于蔬菜生产,沼气用于日常生活。以前两种生产模式为主,第三种生产模式刚刚起步。第二,设施蔬菜经营模式也有三种。一是专业从事设施蔬菜生产,把主要精力放在设施蔬菜管理上,这样的职工管理精细,效益好,积极性高;二是既承包大田又从事设施蔬菜生产,主要精力还是在大田作物管理上,仅把设施蔬菜种植作为副业,管理不够精细,效益一般,积极性不是很高;三是承包经营设施蔬菜,这类职工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更新,职工收入逐步增加。各团场通过采用引进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培植科技示范园(棚)和对职工进行新技术培训等手段,蔬菜种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职工的收入逐步增加。据了解,埠子镇各团场温室一年可生产二季或三季,单栋(0.5亩)产值可达8000—10000元,实现利润6000—8000元,有的产值可达1.5万元,甚至2万元;塑料大棚产值(0.5亩)可达6000-7000元,利润4000元以上。嫁接技术、落蔓技术、再生平茬技术、滴灌技术、沼气的推广应用、温室耕地机、卷帘机等新技术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应用;不断引进新品种,丰富了产品的种类,提高了职工的种植效益。第四,特色种植已经起步。如目前163团职工引种早、晚熟桃等果树类品种,单棚效益达两万元以上。170团积极发展双孢菇,现已出口国外。团结农场积极引进名、优、特蔬菜品种也已取得可喜的效益。第五,生产基地大都经过出口基地认证,达到了出口的标准。二、埠子镇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团场集中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的温室、大棚,然后由职工买断经营或承包经营,他们既是投资者,又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生产经营形式以家庭经营为主,自由种植,难以分品种统筹规划,形成规模优势,因此,缺乏竞争力,很难与销售商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其二,市场信息服务比较滞后。蔬菜市场建设和信息服务不够完善,目前对蔬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容量缺乏综合性的分析,市场信息服务导向作用不强,所以菜农获取的只是小范围、小市场的信息,对市场前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不高,造成菜农由于信息不灵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盲目种植情况很普遍。其三,总体科技水平较低,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一是蔬菜生产总体上规模还小,品种少、仍以大宗品种为主,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出口市场的需求;二是设施蔬菜生产未达到周年生产,淡旺季明显。大众菜、传统菜多,而精品菜、特色菜少,与现在居民的生活需求相比,结构性、季节性、价格性等供需矛盾突出,温室、塑料大棚与露地菜不能很好地衔接,造成断层,致使外地菜对本地市场冲击很大;三是塑料大棚和节能型日光温室管理还是以传统技术为主,操作以手工作业为主,设施设备、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不配套,生产不够规范,滴灌技术、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应用还不够普遍;四是从事种植蔬菜的菜农科技文化水平程度不一,生产效益差异明显。其四,蔬菜销售渠道不畅。一是蔬菜销售没有形成统一的销售体系,主要依靠团场自行销售。2008年虽然有两家蔬菜出口企业进入,但销售量少,品种单一,蔬菜出口仅650吨,远远不能满足蔬菜产品销售的需要。二是无品牌效应。我们的果蔬产品直接以原产品投入市场,价格基本上处于随行就市的初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