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说课稿──教师:杨娇首先,感谢各位在座的领导以及同仁,为我们精心创造了这样一种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下面我从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教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思想几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一、学生分析:经过入学来两个多月的教育,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非常喜欢小动物,而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二、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10课"比尾巴"。这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通过对话说出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四节,每三句为一节,三问三答相互对应,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体现了儿歌的意境,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感受到动物尾巴的特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的设定,按整体考虑,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三.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撇折);两个偏旁:鸟(鸟字头)、八(八字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3.了解本课动物尾巴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一个“趣”字,在趣中识字、认物、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课文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好书中问句,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准备:六种动物的卡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用一课时。采取图文结合,自主识字,朗读理解,体验感悟。背诵课文,指导识字与写字。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⑴.游戏激趣法导入1.通过做游戏,借助游戏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一设计,一方面为学习动物们比尾巴巧设伏笔,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奠定了整堂课学习的感情基调。)2.让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中高效达成学习目标。⑵.识记生字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把生字和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观察字形,教师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生字,教师及时正音。说说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识记生字。“巴、把”、“公、松”可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对比记忆加深巩固。2.通过学习这些生字,你还见到了哪些以前没见过的偏旁。(老师点拨)请举例子加深记忆。举例子回忆旧知识。如:分、鸡。3.开火车读生字。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⑶.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问句的语气。借助汉语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教师根据学生读、说的内容,相应分别出示卡片:猴子、兔子、松鼠和公鸡、鸭子、孔雀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并相应板书:长、短、好像一把伞、弯、扁、最好看)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2.全班分成两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读课文。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第1、3节要用疑问的语气,读第2、4节要用肯定的语气。(指导朗读时,学生对语言文字就有活生生的感受,又培养了语感。)3.读了课文你能说出文中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的比尾巴大赛?出示动物图片,把词卡与相应的图片贴在一起。学生看动物图片在读词语。图文结合使学生整体感知。4.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请学生总结。⑷.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让学生分组读课文,边读边想一二节之间、三四节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特点:先问后答的对话形式。并引导学生用这种形式练习说话。并指导背诵。[学而能懂,懂而会用,活学活用,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⑸.练习书写(我会写)1.老师指导书写。2.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一笔是相同的,引导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我会写"这一训练的指导,可以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