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文家市镇位于xx市东南端,地处湘赣边界两省四县(市、区)交界处,是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会师圣地,辖148平方公里,12个村(居),103个村民小组,5.2万人。近年来,文家市镇人民秉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改革精神,镇党委、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敢于担当、积极进取的姿态,勇立改革浪尖,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005年,首树全国革命老区乡镇亿元标杆,并连续十年领跑xx市乡镇财政收入。文家市镇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XX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xx市首届魅力乡镇、xx市文明乡镇、xx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1、地理区位独特。文家市镇与江西毗邻,处于两省四县(市、区)交界处(湖南、江西两省,xx县、袁洲区、xx县、xx市),以省道s310、红色旅游公路、文苍公路和10多条村级公路为纽带,直通XX省黄茅镇、慈化镇、桐木镇等边界镇。文家市商贸、医院和企业对周边有很强的辐射和吸纳效应。一直以来,通过举办边界乡镇联谊会、论坛、传统“牛马会”以及企业招工等形式,两省经济、文化等方面融合加深。2、经济基础雄厚。2011年,镇域内有工业企业148家,其中花炮企业112家,产业工人2.5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3000多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7.94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4.73亿元,工业投资1.767亿元。投资过千万项目7个,已落地投产项目4个,全年协议引资7500万元,实际到位4250万元。全年共完成财政税收10804.55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18.16万元,上划收入8686.39万元。域内有山林17万余亩,南川河发源于我镇,境内全长32公里,有中型水库1座和小二型水库3座。近两年来,我镇大力发展“两油一种养”产业,目前,全镇拥有长林、福文食品等农业加工企业6家,千亩早稻高产示范基地2个、千亩示范片4个、百亩示范点12个、示范户26户。发展高产油茶12700亩,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9第1页共5页家,实现土地和林地流转48663亩。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880元,同比增长10.1%。3、城乡基础良好。集镇自2001年实行大规模建设开发以来,人口密集、配套齐全、商贸繁荣、环境优美,已发展为湘赣边界乡镇集商贸、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商业核心区。至目前,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1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1万,年平均流入人口6000人左右,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文、沿河公路两旁,周边辐射江西黄茅、慈化、桐木,毗邻浏阳中和、澄潭江等地近40万人口。镇内,有员工近100人、占地0.8公顷的民营医院1所,银行3家、年产8000万吨水厂1个、10万伏中心变电站1座、学校7所(从幼儿园到高中)、超市四家、宾馆4家、污水处理厂一座、农贸市场一个、广场3处,功能全、人气旺。集镇主街道12条,镇区内现状主要道路以“六纵三横”的主干路构成方格网的路网系统。浏中文公路、文江公路主干道路规划是连接镇区各功能组团的交通性道路,属机动车道,另外加强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共规划专用公共停车场3处,占地0.3公顷。4、人文优势突出。文家市镇人文深厚、文化荟萃。自古以来素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的美誉,“龙山霁雪”、“仙乘牧笛”、“天台风月”等清代十景绮丽怡人。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旗帜在此飘起。1961年秋收起义会师旧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境内拥有杨勇将军故居、高升岭战斗遗址、河口大屋革命漫画、铁炉冲毛泽东栽种的板栗树等红色旅游景点。此外,文家市独特的屋场文化,具有深厚的姓氏和地域特色,曾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始于清代的传统节会“牛马会”,百年不衰。二、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2009年,我们明确了“挺立东南部、融通湘赣边”,“建设边区经济枢纽、发展历史文化新镇”,并逐步把我镇建设成为湘赣边界中心小城市的发展目标。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镇开发建设,第2页共5页放大文化品牌张力,边区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形象日益提升。(一)大声势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