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在何处偃师市实验小学石月新2014年9月25——28日,我参加了洛阳市名师培训,三天半的学习,我有很多收获,思考最多的还是:作为名师应该“名”在何处?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源于陈锁明院长的讲座《从明师到名师》,做了二十多年教师,有幸成为名师,刚刚接受这个称号时还很不适应,感觉自己做得不够,通过两年来工作室工作的开展,我有了一些做名师的底气,比以前更自信了。我认为使自己更优秀还应该从几方面做起:一、师德更高尚。平时的工作中,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引领身边的同事。在学生面前更要为人师表。从王文静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深刻领悟了习主席提出的“四有”好教师的内涵: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师的前提,作为名师更要做好教师。二、常态课上优秀。历练自己,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把课上活,简洁明了,使学生喜爱。陈锁明院长的讲座就很吸引人,虽然学生都是成年人,但陈院长在讲座中让我们做游戏,小组研讨交流,给我们讲故事等,让我们听得兴趣盎然。我面对的是小学生,更需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三、教科研走在前。教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剂,把科研做实,教中研,研中教,提高工作效率。这次学习的做规范课题的方法,不由使我又回想起了2001年我在北师大参加国家及骨干教师培训时的场景,几年来,我一直引领我校教师做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多实效,我校形成的教师成长特色就是通过7年来坚持不断的课题研究总结提升形成的,如今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常规工作。如今职称评定与教师课题研究结合得更加紧密了,教师做课题的积极性特别高,我抓住契机,自己学习总结了一个《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的讲座,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课题普及培训,姚老师的讲座真是及时雨,我边听边思考我的讲座应该汲取哪些成分,让大家参与到讲座中效果才更好,经历了才会成长。我的讲座仅限于自己讲,教师参与交流的不够,但我的讲座有现身说法,并且都是教师经历的身边的事情,更通俗易懂。我还特意为教师购买了适合研究的书籍,便于教师们模仿做课题,而且易于做得正规。我的目标是让教师经历做课题过程,经历就是最好的学习,课题级别另当别论。四、学习提升不放松。教师的职业需要我们终身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应该成为杂家,只有自身内涵丰富,课堂上才会有底气,有灵气。綦老师的课程开发培训使我学到了怎样做课程,但首先教师得有一技之长。王教授在讲到教师有渊博的学识时,举例说明教师应具备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对我来时还是首次听说,惭愧之余还应该不断学习,特别是学生心理学。成长没有止境,成长中会更充实,只求努力,不求回报,但有付出必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