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学习“倒数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就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和互为倒数。从倒数的意义中可以看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把一个数说成是倒数。如在上例中,不能说是倒数,也不能说是倒数。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因此,除了可以直接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得原数的倒数外,求其他数的倒数时,要先把这个数化成真分数或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求的倒数,要先把化成假分数,再把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得的倒数是。再如,求0.7的倒数,要先把0.7化成分数,再把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得0.7的倒数是。三、知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正确书写格式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间不能用等号连接,只能用叙述的方式说明。如求的倒数,应该写成:的倒数是,而不能写成:=。四、明白“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的道理根据倒数的意义可知:1只有与1相乘,积才是1,所以1的倒数是1;根据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可知:因为,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仍是,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积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五、会应用倒数的知识解题填空:()()()=0.6×()。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用倒数的知识来解答可得出其中的一种答案,且解答较为简便。可以假设这个等式的得数为1,根据倒数的意义可知:括号里要填的数分别是已知因数的倒数。所以括号里可填的数分别是。给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学法指导在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这是老师努力的方向。下面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一、分数除法意义的学法指导分数除法意义的学习要建立在整数除法意义的学习之上,利用迁移和类比法让学生自己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开课,我利用课本上的例一创设问题情境:我的一同事出国给我带回来3盒糖果,每盒糖果重300克,你能提个什么问题?并且让学生说出这道算式的意义,还让学生根据这道除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来,着重问:这两道算式是怎样写出来的,这其实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一个复习。接着问,如果将100克改写用千克做单位,你还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一般都会列出算式,即×3,÷3,÷,关键是从整数除法的意义到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迁移,说出每到算式的意义,因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没有变,所以意义也不难说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一个因数的运算,就是分数除法。新知的学习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复习铺垫对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和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努力实现以旧迎新促迁移,引导学生重新获得新的认知结构。二、分数计算法则的学法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数学课堂的学法指导,不能停留在给学生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上,而应站在构建学法指导模式的角度上,从整体上开展学法指导。在《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这节课的计算法则教学中,利用直观画图帮助理解,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来推导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让学生自己画图理解,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列式是÷2==。还可以这样,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的,即÷2=×==。学生比较两个算式容易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数学知识有它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根据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链接点进行教学,学生将新知内化,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三、练习巩固——应用学法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数学新知的理解掌握,必须经历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的阶段,这是数学学法形成的重要一环。知识的获得并形成自身的技能,必须通过练习达到,我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在这节课的巩固练习阶段,我让学生先独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