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城市管理一、城市管理是必要和必须的1.城市的特征决定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城市具有相互联系性、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特性,这些特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城市需要被管理。相互联系性、复杂性、开放性2.城市的重要地位要求城市政府加强城市管理从城市产生与发展的简要历程可以看到,城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一个或数个中心。到目前,城市已发展到成为一个国家、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这个主导地位一方面是说,一个国家或一定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或这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表明,作为城市,应该如何进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导作用。3.城市自身的发展论证了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从早期的城市到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再到现代城市以及未来的智能城市,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不可能离开城市管理。而且,城市从早期城市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城市,每一步都或多或少地贯彻了城市规划的思想,每一步都或多或少的显示出城市规划的辉煌成果。而城市规划既是城市管理的内容,也是城市管理的具体表现。城市规划由蓝图变为现实,是通过规划管理来实现的。没有严格的“批后管理”,就很难防止“规划变更”情况的发生,规划也很难起到“龙头”作用;城市建设工程要正常运行、确保质量,杜绝“建设性破坏”,乃至确保项目建成后效益的发挥,也是以严格的管理为制约条件的。4、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市场具有不完备性;城市中市场失灵普遍存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市场失灵;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城市更需要城市管理;二、城市管理的含义1.就城市管理而言,管理有多种含义:第一,管理不仅仅是施政。在许多文献中,管理主体包括政府、私人部门和民众社会。第二,管理是中性概念。它有多种表现:专横或仁慈,有效或无能。第三,管理强调的是“过程”。它确认决定的做出是基于许多参与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做出的。2.在中国,传统意义的城市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为实现特定目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狭义:基本等同于市政管理、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控制和指导。3.城市管理不同于市政管理城市管理是一个新概念,早期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市政(或市政管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城市管理强调对城市各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而市政管理强调城市的政治运行,更多的着眼于城市的政治权力体系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城市统治。主体不同、内容不同、客体不同城市管理可定义为由城市权力主体和非权力主体共同组成的城市管理体系对城市公共事务通过公共政策以及多种形式的协约共同进行治理的过程。城市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政治性。(2)整体性。(3)动态性。4.城市管理内涵的变化不断变化原因可从以下两方面的理解:一是城市实体的变化。现代城市功能日趋多样化,城市生产活动日趋智能化、城市活动日趋社会化,城市系统日趋开放化。二是城市管理主体的变化。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城市管理的主体多元化。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这是一个调和各种相互冲突或彼此不同的利益以及可以采取合作行动的连续过程。它包括正式的体制,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市民的社会资本;5.中国城市管理的特殊性第一,城市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城市资源和城市管理权利,成为城市管理的垄断性主体,以至于现阶段公众参与不足,作用没充分发挥出来。第二,城市政府运作的规范性不够高.责任性与透明性的相对缺失。第三,城市政府对公民需求的回应没有做到准确、及时。第四,城市间资源、资金、人才的竞争激烈,难以达到合作的协议,导致一些无效率的竞争。6.健全城市管理,实现“包容性城市”目标“包容性城市”概念---城市中的每个人,不论财富、性别、年龄、种族和宗教信仰,均得以利用城市所能提供的机会参与生产性活动---作为健全的城市管理全球运动的旗帜和目标,.生境中心(U.N.CenterforHumanSettlements)从其城市工作15年来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