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假爸爸”引发的思考蜀河初中孙忠林元旦前夕,又临近过年的时候。我班有4名学生逃课贪玩到街上偷拿了小摊的玩具枪,为了配合教育,我通知家长到校协助处理。一日,大雪封山锁路,也掩盖了大自然的一切,一切都失去该有的面目。“报——告!”我开门迎接。原来是“窃枪集团”的“首领”徐明。“我爸爸来了。”徐明低着头说。只见徐明身后一位留着光头,古铜色的脸庞,犹如一个山芋的农民。他那厚实的嘴唇间只有“嘿、嘿、嘿”地憨笑冒出。我歉意地说:“真对不起您,这样寒冷的天气,害的您老跑路了!”他只是一句:“没啥,娃不成器!一枝玩具枪有啥稀奇的,说一声,我给买一枝就是了。还要去拿人家的干啥?”徐明默站在一旁,不做声,也不抬头。“噢!对,不……不是这么回事。”我纠正着。我想:大老远请家长来配合教育,原来家长也不过于此,我很失望。一次不成功的家访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学期,徐明辍学了。我去动员返校。当我走到该村一所小学校时,听说徐明的爸爸是村上的会计。“会计?天哪,人真不可貌相,原来他是村上的会计!”我心里一震。到了徐明家,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放学后坐在门墩上。我问:“小姑娘,请问这是徐明家吗?”小姑娘天真地回答:“他是我哥哥,今年上初三,他不上学了。”我“嗯”了一声。我环顾一下四周,雪白的墙壁,水泥勾勒的墙裙,三步水泥台阶,笔直的檐房顶架着“电视锅”。门锁着。“你爸爸、妈妈呢?”“我爸爸在梁边挖地。妈妈和哥哥不知道去哪儿了?”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中年人在挖地。他听到小姑娘的喊声,循声望了一眼,没有应答,继续低头挖着地。我心里思忖:“果然是那样的家长!”但他是村上会计,不会那样吧。我脑海里浮现出光头犹如山芋的脸庞。过了一会儿,只见他将锄头一撂,翻过山梁那边去了。我心里想:躲了,今天可白跑路了!我正在纳闷之际,从下边的梁边上过来三个扛柴火的,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徐明,第二个就是刚才挖地的徐明爸爸,最后那位中年妇女,想必是徐明妈妈了。这时只见徐明爸爸将柴火往坎边一放。我远远望去,怎么不是那位光头犹如山芋的脸庞呢?我急忙弯身问小姑娘:“那扛柴火的人真是你爸爸?”“是我爸爸,难道爸爸还有假的吗?”我被这么一诘问,逗得哈哈大笑。知道自己问的不对。那徐明爸爸又起身将柴火拾起向家门走来,我又一次发现不是上次的那位光头犹如山芋的脸庞的家长。等到他走到道场边,我准确地断定:这不是上次到校的那位家长。我心里的问号在跳跃,这真是怪事?家访成功了,徐明又返校了。我心中的疑问促使我不得不去解开这个谜底,我问徐明:“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你爸爸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他毫不遮掩地回答“上次那个是我请的假爸爸。”“噢……”我哑然。徐明的“假爸爸”这件事让我明白: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的另一种对抗他也知道老师找家长的后果。作为教育者,应该比家长更有教育的策略,对学生犯错以后,不能一味的寄希望于家长的教育。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的不和谐。因此,班主任在育人方面,要有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