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分析寻找差距强化措施增效提质——2012年学末检测学生成绩成因分析及后期教学策略栗时平2012年下学期,我接任八年级二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很努力的组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可在学期末检测时本班学生成绩极差。认真回顾和反思,以下几点是主因:一、主因分析:(一)、学情分析上:“低”学能,“高”起点,脱离实际;(二)、教学理念上:“穿”新鞋,“走”老路,模式不明;(三)、学法指导上:“缺”合作,“轻”探究,主题不显;(四)、教学方法上:“讲”得多,“练”得少,任务未清;(五)、教学行为上:“有”练习,“有”作业,检查不详;(六)、教学环节上:“有”预习,“有”复习,要求不严;(七)、考评总结上:“考”得少,“评”得少,总结不全;(八)、个人时间上:缺课多,补习少,时间不足。二、针对以上分析,本学期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重新定位学情。根据半个学期的教学,使我对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学生实际数学基础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学期降低教学难度,多多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效果。(二)、进一步明晰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学科特点,坚持做好讲练结合。做到精讲、有效地讲,把有效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每节课的重点多加练习、强化有效地题型训练和有效地发散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做题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三、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布置练习和作业。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引导学生认清自己数学学习能力的实际差距,并根据实际差异将学生分组,依据分组强化有效练习和作业,并强化练习和作业的检查,使学生每一个人、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实际收获,从而有效提升成绩。四、加强学习常规的落实。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学习常规,利用一段时间让学生形成习惯并有效保持;特别是认真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加强知识积累,形成知识积累的循序渐进,强化知识掌握的牢固性。五、认真准备导学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要靠教师不断的引导、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规律、养成习惯,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六、强化单元章节检测与随堂检测,随时掌握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运用程度,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及时明白短时间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及时查缺补漏,不至于让学生形成太大的知识盲点。总之,本学期一定要沉下身子,和学生一起采取有效措施并落实措施而提升成绩,在本学期期末统考时不至于拉八年级数学太多的成绩,使八年级数学成绩进入全县综合评价前十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