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子小学“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学校概况】大水子小学位于阿干镇工业老区、美丽的雷坛河畔,创建于1954年。学校2015年被兰州市教育局评为“兰州市标准化小学”。多年来,我校坚持弘扬“至善”文化,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发展,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积淀成“严谨执教、勤奋好学”的学校精神,“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校训,“为生命成长奠基,为学生明天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回归理性、关爱人性、彰显个性”的办学思路,致力于打造“会学习、会研究、会合作、会生活、有思想、有本领、有爱心、有幸福”的“四会四有”的智慧型教师团队工作,形成了“自主、开放、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逐步达到“校园数字化、教师专业化、学生个性化、学校特色化”的办学目标。【善文化阐述】善,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有“完好、共同满足、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项,做动词用有“擅长、修治、羡慕、认为好、赞许、友好”等义项,做名词用有“好人”义。还有“好好地;多;常;易”等义项。“善”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中国传统伦理有丰富的劝善内容,如《太上感应篇》等。《吾思/圣神贤》诗曰:深思熟思,必有奇思。信师行师,自可名师。圣学博学,方成绝学。知善致善,是为上善。性勿恶,形勿舍。省勿止,神勿折。学校实施“善”的教育,就是要让心灵从身体、自我的限制中走出来,一次次的用身心去证明、体验善的境界,在生活中、在自己的生命中,让自己整个身心远离恶的包围、进入善的圆融世界,让一个人的心灵彻底质变的过程。学校打造善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善文化理念学校善文化建设坚持“厚德至善,乐学博爱”的理念,通过善教育,打造善文化,让师生存善心,行善举,做善人。2.善文化定位“善”是美好的象征,意为品质淳厚、心地仁爱。以“善”、“爱”、“乐学”、“友谊”、“感恩”等主题元素为资源,紧扣我国源远流长的“善文化”,在全体师生中积极倡导存善心、行善举、做善人。3.善文化目标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让全体师生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存善心,是指具备一颗善良之心,相信我心本善、善心永驻;有善念,是指拥有善的信念,不为名利所动、不被功利所驱;行善举,是指躬行善的举止,一言一行、待人接物应避恶从善;做善事,是指多做善的事情,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成善人,是指以古今善者为榜样,成就仁爱之心,成为厚道之人;扬善学,是指将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弘扬传播、发扬光大。4.培育善的精神善不仅要求在学生身上,而且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身上更要体现出善的思想,善的行为,善的文化。学校对学生的善提出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不做坏事;二是做好该做的事;三是经常做善事;四是制止别人做坏事,帮助其改正。同时对教师提出“善点”,对家长提出“善导”,对学生还提出学习上的“善学”;对每个人提出“善孝、善待、善行”的教育理念。善点:即善于点拨、点化、点燃。教师应用教育智慧点拨学生成长知识、点化学生行为思想、点燃学生成功人生。善学:即善于预学、独学、对学、组学、群学。让学生培养预习学习的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且能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两两对学、小组学习和群体学习。善导:即善于引导、教导。家长对孩子要和蔼的循循善诱,要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正确的思想教导孩子,拒绝怒骂、体罚等粗暴教育方法。善孝:百善孝为先。孝除了回报父母的养育,对父母的肯定,尊重父母的指令意愿行事之外,还要做好自己,立身扬名,让父母为之骄傲,不为儿孙所苦所累,担惊受怕,此乃大孝也。善待: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同学善待亲人善待自己,善待每个人,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善行:日行一善,善行一生。让所有的学生、老师、家长能日日做一件小小善事,日月积累使人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善行一生。【善文化建设措施】一、建立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为了充分挖掘善文化资源,构建以“善”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有关成员等为组员的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