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邵阳县五峰铺镇第二完小毛晓芳去年年底,教育局组织了新课程改革培训,使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活力。同时,由于大家对旧的教学方法一时不能改变而新课程教学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到底学生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自主学习到有效知识,如何才能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我认为,教语文,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小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现在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大屏幕电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它利用起来。可以把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充分锻炼学生技能的知识点。在朗读中,1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怎样把课文读出感情读出特色,有时候不那么好把握。比如在教学语文活动中的“武松打虎”片段,怎样体现武松的艺高胆大?怎么体现大虫的凶猛?如何体现当时情景的危机?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放“武松打虎”的评书,再来尝试从上述方面去朗读,相信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另外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礁盘》这一课中,配上《你是谁》这首歌,教室的教学气氛一下到了高潮,同学们纷纷发表对边防战士的感激之情,还有不少同学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这些“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员。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空城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内容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语文与音乐等其他学科的联系,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