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彩表达情感》教学反思高场镇中胡梅色彩,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往往胜于形状。色彩是富有表情的艺术语言,而且色彩也是大众化的艺术语言。《色彩的情感》是继认识色彩、色彩三要素等基础理论知识之后的第二课时内容,旨在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观察色彩和体验色彩,从中让学生认识和感受色彩的魅力。在宝宝衫的设计活动中体悟设计意识,感受色彩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一、教学设计上成为亮点,激发学生兴趣。导入阶段我运用了多媒体,借用立邦油漆的一段广告视频,一张张绚丽的色彩图片扑面而来,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让他们初步体验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可以美化生活、表达情感,为整堂课奠定了轻松活泼的氛围,成为一个亮点。二、教学方法上,一切形式都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每位开课老师都希望把课堂环节设计得与众不同一些、留给师生们深刻的印象。这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课件展示法、现场展示法等。我们不该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上,对色彩的认识理解以及相关知识学习讲的太多,忽视了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感受、并获得审美知识。所有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形式,不该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而其始终围绕的中心就是目标。只有认清形式与目标的关系才能避免出现“游戏课”现象。三、教学内容上,需要斟酌筛选。生活中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色彩的情感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会产生对同一色彩的不同的感受,同时色彩的情感也受不同国籍、文化背景而影响。比如红色,有同学说联想到火焰、红旗、窗花,觉得比较热烈、激动、喜庆。但是也有学生说“杀人了”、流血等恐怖的字眼。我在这一环节中对所选图片进行斟酌筛选,采用以正面引导、积极向上的情感为主,负面的、消极的点到为止的方法,把美育与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四、重视现代媒体,同时重视传统手段1.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美术教学容量等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图片,获得感受,为此引用了大量丰富多彩、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使用后为课堂锦上添花,真正发挥了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功能和互补作用。2.示范、板书等传统手段不同忽视。设计体验环节上,我舍弃了电脑示范,采用水粉笔和画纸在黑板上操作示范一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美术基本功,另一方面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继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帮助”教师来完成设计,以此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是多媒体无法替补手段。粉笔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手段。虽然有多媒体可以一一展示课堂的每个环节,但是板书的书写依然能够把重点、难点内容进一步凸显,加深印象,获得圆满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一、各种色彩的图片还可以准备的更丰富些,让学生在该色彩的图片欣赏中有感而发,就可以避免教师一个劲的问:“看来这组图片有哪些感受啊?”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主动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二、课堂离不开教科书。与许多老师一样,往往认为教科书上的内容容量小、难度低,以为有了多媒体中丰富的图片做补充,就不再需要书本了。其实这只是教师的想法,课后在于学生的聊天中得知,他们还是很希望看到书本,最好是课前就给时间他们预习,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他们才能有准备、有目标、有设想、有创意。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四十五分钟,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倾注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更展示了学生们的无穷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