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平里中心学校胡雅芳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1、导入课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板书课题)2、复习旧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美)师:对啊,颐和园可美了,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因此,课文里说,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尽,那作者是选取了哪几处美景来重点介绍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好的,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游览路线。(出示课件)师:请大家一起读一遍。(学生齐读四句表示游览顺序的语句)这种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描绘新景色的方法叫——(生接:移步换景,师板书)。二、合作探究,披文入情。(一)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师:这三个景点的景色都很迷人,你最想在哪个景点摄影留念?别急着回答请你们先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想象一下画面,然后再告诉我为什么喜欢那里好吗?开始吧。生读课文。(二)“游赏”各景点。1、走长廊。a.师:谁想在长廊拍照的?师:你来告诉我,为什么喜欢长廊?生回答,师相机讲解。(板书:长、画多、花木多)【预设一:生:因为长廊很美。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美呢?生:长廊画多。(板书:画多)师:你能读出写画多的句子吗?生读。师:画上都画了些什么?长廊里有多少幅画?(几千幅)其实,长廊里有14000多幅画呀!这么多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惊讶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师:来,请你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预设二:生:长廊两边花木很多。(板书:花木多)师:从那句话可以看出花木很多?生读句子。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字写出了花木很多,你能找出来吗?生说。(满)师:对啦。“满”字可以看出这里是花的海洋。你们觉得该怎样读这句话?2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师:嗯,老师仿佛看到了鲜花接二连三地开放,微风徐来,长廊里弥漫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预设三:生:长廊还美在它的长。(板书:长)师:长廊有多长?生回答。师:难怪这条长廊被称为世界第一廊!】b.师: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有着永远开不完的花,是花的海洋。来,请喜欢长廊的同学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出长廊的美。c.师:这么美的景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这段文字,思考一下,括号里的短语对我们写游记有什么帮助?(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括号里是一些什么词?(表明作者观察角度的词)按这样的观察顺序来写,有什么好处?(使游记条理清楚,感染力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d.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迷人的长廊?那就让我们随着画面细细游赏吧!e.师:看着同学们的表情就知道,你们都被它陶醉了。可是,前面还有很多美景等着我们呢。赶紧去下一个景点吧。2、万寿山脚。师:现在,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板书:脚)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去观察美景的?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从“抬头一看”、“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预设:生:在万寿山脚下,作者是抬头向上观察的。师:文中有一个词表明了观察角度,是······生:抬头一看。师:对,我们也抬头看看。(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师:什么样的佛香阁?什么样的排云殿?生:闪闪发光的佛香阁,金碧辉煌的排云殿。(相机出示课件)师:闪闪发光、金碧辉煌,一派皇家气息扑面而来!请大家再看看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耸立、一排排)生:······师: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自豪地读一读。】b.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3c.小结:能留下佛香阁、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