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又深感困惑,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此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尝试: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想买一台康佳彩电,可发现了百盛商场标着‘彩电八折大酬宾’,亚欧商场标着‘彩电一律九折优惠’。你说老师应该到哪家商场去购买?”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在学生的争论声中达成一致协议:先摸清商店彩电的原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然后计算出彩电卖出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到哪家去购买。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先出示小明的生活安排图(6时30分起床,12时吃饭,晚上9时睡觉)。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实际生活中哪个时间跟小明不同,请汇报一下你们一天的学习、生活等活动时间。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哪些安排跟小明不同,这一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接近了,学生都争着发言,探索欲望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二.教给学习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1.教会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两个方面(1)注意指导学生有序观察问题情景的方法(2)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2.教会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3.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充分地表述思维过程。有些数学课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思维活动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用数学语言充分地表述表露。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