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案例:生活处处皆游戏案例背景: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幼儿游戏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幼儿教师常常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最先提出“教育活动游戏化”。作为刚刚步入幼儿教师这一岗位不足一年的我也没有真正做到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但我也会在每次活动结束进行自我反思和分析,有了一些感悟。实录一教学活动游戏化每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都会绞尽脑汁如何让幼儿学会知识。在一堂音乐活动《八只小狗抬花轿》里,我设置了十分精美的动态故事PPT,为的是让幼儿更好的接受歌词,我把PPT里的图片放出来,小朋们立刻被吸引,课堂炸开了锅,我每翻一个图片就让小朋友们跟着我唱一句歌词,知道把歌唱完,我又反复让小朋友们跟唱,结果进入了误区,小朋友们的激情也慢慢消散,结果一堂课下来,她们并没有学会这首歌,课堂气氛也索然无味。反思:这个活动的结果令我很不满意,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原本我选取这首歌是觉得它的节奏欢快容易掌握,并且歌曲中还有一个小故事,用图片会大大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这样小朋友们更容易记住歌词,然而我在最后让小朋友们一遍遍的跟唱,反而让她们很难记住歌词和旋律。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用很短的时间来学唱歌曲,他们真的学会了吗?没有!首先,这首歌曲本来就歌词比较多,应该分为两个课时来学习的,而我仅仅想用一堂课就让她们学会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整个教学过程都运用了故事图片来引导她们,但是显然起到了反效果,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全部被故事图片所吸引,而忘记了歌词。后面的一遍遍的跟唱,使得课堂枯燥无味,让小朋友们死记硬背显然是不可取的。调整: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失败和我的反思,我重新设计了这堂课。在导入部分我用讲故事来导入,让幼儿初步理解歌词的意思,帮助她们正好的记忆歌词,然后,我让小朋友们听伴奏根据故事内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这就成了一个情景音乐游戏,让小朋友们置身于情景之中。结尾部分我请几组小朋友到台上表演,其余小朋友演唱歌曲。于是,经过调整的课效果让我非常满意,小朋友们听故事很认真,在游戏环节参与性非常高,小朋友们不仅能自己创编动作,还能飞快的记住歌词。实录二:生活活动游戏化在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里的午睡环节,每次都会有小朋友大声吵闹,迟迟不闭上眼睛睡觉,经常会抠抠这里,摸摸那里,我常常会大声命令:“请所有小朋友闭上眼睛睡觉!”每当我这样说完小朋友们不仅不会进入午睡,甚至会模仿我的行为,在娃娃家区域活动的时候,也会看到小朋友们模仿我的动作,大声喊:“请所有小朋友闭上眼睛午睡!”反思:对于小朋友们迟迟不午睡的现象,我的做法可以说是欠妥的,并且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小朋友们。其实,相信有很多老师在面对这种情况都会采取大声命令的行为,而小朋友们反而会对老师慢慢产生抵触心理,学到了老师的这种行为。在面对小朋友们午睡难的现象时,我首先应做的就是理解小朋友们的这种行为,毕竟她们都是小孩子,活泼好动是她们的天性,所以常常会很难进入睡眠状态。调整: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反思后,我设计了一个叫“动物冬眠”的小游戏,小朋友们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当一起唱完儿歌后进入冬眠,比比看谁先进入“冬眠”,老师在冬眠最好的小朋友头顶上贴上“棒棒贴”,每周评出冬眠动物小明星。我把这一游戏迅速实践,每当我们唱完儿歌,小朋友们都会迅速闭上眼睛,有很多想得到“棒棒贴”小朋友都睡得特别香,而我针对这一成功,立刻把别的生活活动环节都加入了游戏。例如在起床穿衣的这一环节也才用了游戏“钻山洞”,小朋友们都能立刻穿上自己的衣服,不少小朋友都不再赖床了。案例启示:生活处处皆游戏,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作为幼儿教师,相信我们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游戏能够让幼儿更快的接受身边所需要学到的知识,在游戏是,幼儿的思维、注意力等都比平时要好。我们往往会注重知识的灌输,产生了许多填鸭式教学,让许多幼儿都形成了死记硬背的思维方式,而往往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