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语文“随文识字”教学红渡镇中心小学蓝爱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今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识字量大,识记的生字容易回生,错别字较多等现象。识字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着汉字的规律,密切联系学生认知世界和想象世界,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采取针对性策略,就能取得很好的识字效果。特别对于农村孩子更应该这样。农村孩子因地区差异大部分父母知识水平偏低,再加上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所以“随文识字”教学非常适用!教师边引导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现就怎样做好农村孩子“随文识字”教学谈点肤浅看法。一、引导学生随文正音农村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因此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段教学中我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和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那么怎样正音呢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包括一些整体认读音节,特别是零声母。学生很容易读错,我们要及时纠正学生读准,并且要回读。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进课文中读。二、引导学生随文记字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汉字进行生字的识记。例如熟字加偏旁(加一加),就是学生运用已认识的汉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像“直”,可以用这个字加上木字旁识记“植树”的“植”,加上单立人识记“值日”的“值”;熟字减偏旁(减一减),这和“加一加”的方法恰恰相反,就是把已认识的字去掉某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识字方法。比如用“漂亮”的“漂”和“飘落”的“飘”分别去掉三点水和风字旁,便可识记“火车票”的“票”;熟字换偏旁(换一换),就是将一个熟字的某一个偏旁换成另一个偏旁而变成另一个字的识字方法。如:把“奶奶”的“奶”女字旁换成提手旁变成“扔垃圾”的“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记生字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的。实践证明,在大量的识字中,学生运用这些常用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不仅既快又牢地识记汉字,还将新信息(生字)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总之,让孩子对生字字形的记忆深刻,达到记住字形的教学目的。字越学越多,学生们就发现了熟字与新字的异同点,学会了用汉字加减法来记住新字。方法多了,识字快了,也变得有趣了,课堂上往往是一个新字学生们会想到好多种识字方法,教师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使单调的笔画,变成有趣的谜语;使呆板的生字,变成活了的动作;使易混的两字,变成友好的朋友;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美丽的图画。学生们每天用这些他们喜欢的方法来记字,不但做到了准确,高效,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个自主识字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与汉字就成为了主角。三、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随文解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年级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例如学到那些表示动作,状态、形态、表情的词,我通过适当的动作、手势、或通过有表情的明读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义。阅读课文便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里识字,在识字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