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课例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技能目标:练习快速阅读,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4.教学难点: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5.课前准备:了解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6.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课堂实录教学流程:(一)导课激趣1、师:同学们喜欢钓鱼吗?哪位同学能把鱼钩画出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金色的鱼钩》。板题。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谁能回答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4、指名回答,师板画鱼钩。(二)品重点语句,悟文章真情1、这样的鱼钩容易钓到鱼吗?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鱼难钓?指导朗读15自然段,(语速要慢,读出老班长沉重的语气。)2、老班长自己喝不喝鱼汤?从哪些句子看出?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硬咽”,表情要皱起眉头,做艰难吞咽的动作。3、当“我”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重点朗读“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体会“我”的难受心情。(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在理解课文这一重点环节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4、老班长为什么一点都不吃呢?这样他能熬得住吗?5、课件出示介绍草地的图片资料。6、出示指导员说的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体会句子的含义,“无论多么艰苦”指他们在草地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看草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草地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一环节能填补课文空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7、当“我”知道老班长只吃鱼骨头时,还忍心喝下这鱼汤吗?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1、老班长看到我们不喝鱼汤,表情有什么变化?对我们说了什么?2、听了他的话,我们只好“大口大口地咽下了”鱼汤。(体会“咽”的含义)这时他的表情又有什么变化?他在想什么?师:老班长没喝鱼汤,却露出了笑意,我喝下了鱼汤,心里反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这是因为我担心——老班长他有一天会倒下——师:令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老班长他倒下了,倒在了一个水塘边,他这是因为——饿才昏倒的.3、放着光芒的仅仅是这个鱼钩吗?你看着这个鱼钩好像看见了谁?想起了他的什么事?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什么品质?板书:舍己为人4、三个小战士面对着老班长的遗体会说些什么?5、齐读最后一段话。(设计意图:老班长的牺牲更体现了他的伟大,此时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病号想对老班长说的话,也正是学生想说的话,让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也达到了高潮。)师:为了让同学们对长征有个初步的了解,老师带了些图片给同学们看。(看课件)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想做什么?生:想去找些关于长征的故事来读一读。生: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听。(四)作业课件出示:回家后,把《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设计意图:复述《金色的鱼钩》,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本课所学。)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尽职尽责舍己为人忠于革命自我评析:小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故事缺乏了解,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是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喜欢这个故事,被这个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生动故事感动着,所以本课我在教学时重视让学生通过多读文本,思考交流人物形象,让学生入情入境。把课堂留给学生,更多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