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设计与评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10课"比尾巴"。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和教学思想几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一、教材分析(一)文本解读《比尾巴》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通过对话说出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四节,每三句为一节,三问三答相互对应,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旁边的插图,体现了儿歌的意境,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感受到动物尾巴的特点。通过"我会写"这一训练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的书写方法和技能。(二)目标设定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的设定,按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电脑显示)1、教养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撇折);两个偏旁:二(二字头)、八(八字头)(2)、会认12个生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教育目标: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低年级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体会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松鼠的尾巴为什么好像一把伞?"(四)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我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图文结合,自主识字,朗读理解,体验感悟。第二课时:背诵课文,实践运用,继续识字、指导写字。(五)资源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六种动物的卡片(切开尾巴)、红花若干朵二、教法、学法分析1、情境激趣法心理学中的"优势法则"认为,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景中的某些要素,具有反应的优势,能促使各种反应与它联结,从而达到高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刺激,通过做游戏,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中高效达成学习目标。2、自主合作学习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我让学生自主读书、发现、质疑,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个性化读书中出现智慧火花的碰撞。3、读中感悟法本文是一首儿歌,内容通俗浅显,结合儿歌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情感。三、教学程序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一)游戏铺垫,巧设伏笔1、游戏:把手按在白纸上,用笔沿着手形的轮廓,想象:这手印儿像……2、引导比较:同样是手印,发现有的同学手掌大,有的同学手掌小,有的同学手指长,有的同学手指短。总结:不同的同学手印也各不相同。同学们要学会观察、比较,发现生活中事物的不同,感受它们的奇特和美妙。〔这一设计,一方面为学习动物们比尾巴巧设伏笔,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奠定了整堂课学习的感情基调。〕(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过渡揭题:刚才我们比手印。那么今天动物家族们要举行一个活动:比尾巴(板书:比尾巴)。昨天它们邀请我带你们去参加,你们乐意去吗?现在,我们一齐出发(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课题)。2、创设情境:(屏幕出示动物画面)你们瞧,它们来热情欢迎我们了,谁来告诉老师,我们该怎样有礼貌称呼它们呢?看,他们多精神,相信它们今天要举行的比尾巴活动的场面一定会很精彩的,我们可得积极投入啊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①用序号标出小节;②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学习,自找伙伴互读课文,互听互帮,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舍得给时间。我们提倡"加强初读、延迟开讲",因为感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