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许多人把教育比作单方向的活动,认为现在的教育只有投出却没有对等的回报,完全是教育资源的隐性浪费,教师上课前备课,预课,上课,反思,评价,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环节,层层把关,孩子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果呢,为什么相同的课一遍一遍的上,再变个形式出现时,孩子却不知所措,我们大喊教育改革的旗帜?可是改革的成效在哪?一遍遍的减负,孩子真的减负吗?记得前几天看过一则新闻,艺术的创作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形式,他们在绘画、搭建的过程中去操作、去想象、去回忆,这个过程很珍贵、相对来说对幼儿的自我塑造与独自完成一件事情的所带来的自豪感、自信感这些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以以简单20或30分钟限定孩子完成一副作品,或是以自己的意愿限定孩子创设的范围,所以很多孩子在老师的催促下草草的完成一副绘画作品。我们想想孩子的创造力难道仅仅限制在这十几分钟内。格格是个内向而又敏感的孩子,她很喜欢画画,下午老师组织了一堂绘画活动,画出我心中的妈妈,大半时间过去了,格格一直认真的画,其他孩子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马上进入评价环节,格格还在创作中,老师希望她拿回家继续画,和小朋友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可是,她拿着自己的作品一直不放手,眼里含着泪,“我还没把妈妈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