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口算整十、整百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熟练进行口算。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白算理教学准备:口算卡、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口算和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上一节练习课,看谁表现得最棒!(板书课题:口算与估算)1、看谁反应最快。出示口算卡片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紧张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基本练习出示课本第6题,40×3090×7020×5060×8043×2022×30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订正。出示课本第9题:夺红旗。分小组展开竞赛。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直接写出得数。最先做完而又全对的小组为优胜组,夺得红旗。(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综合练习出示课本第7题让学生自读题意,了解三种动物的速度,并以口算的形式估算出每种动物在各自规定的时间内所跑的路程。出示课本第8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认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种的93棵树是一行的吗?题中那些信息数据是应该估算的,该怎样估算。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结果。出示课本10题1、独立估算。请学生独立完成把估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2、展示估算方法。选择两题说一说估算的方法。3、提高练习练习十四第11题(1)联系生活,引入实际问题。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丝绸做的领带、头巾、衬衣吗?今天,咱们就去养蚕场里去看看。课件展示养蚕场的情境图。依次出示以下信息:①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②小华说:“我家养了4张蚕。③张村共养了40张蚕。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上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小华家养的蚕,一共桑叶多少千克?②小华家养的蚕,可产茧多少千克?③张村共养了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2)解决问题。请三个学生板演,每人一道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之后,由板演的学生自己讲评,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2、引导学生完成第62页的第12题。让学生在第11题的基础上观察第12题,想一想,做这道题关键是要了解什么?(1)让学生思考:20年后的大象体重是指什么?(出生时的体重加上20年增加的重量)(2)引导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例:200×20=4000(千克)4000+100=4100(千克)答:20年后大象体重是4100千克。(设计意图: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中心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注重了学生差异,简单的独立完成或游戏完成,复杂的小组讨论或教师引导完成,让学生都有兴趣的同时,既调动了优等生的积极性,又保护了学困生的自信心。)”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口算:100×24=200×300=32×10=74×100=32×40=60×50=6×100=10×70=2、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29×28≈()51×39≈()41×88≈()73×59≈()37×71≈()47×66≈()3、每辆公共汽车有28个座位,40辆大约有多少个座位?4、送水叔叔每天送水78桶,每桶水重19千克,送水叔叔每天大约送水多少千克?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谈收获。师小结:课下想一想,你会用我们学习的乘法口算和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