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提取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自评报告2015年3月我们高段语文组的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研究》正式立项。半年来,我们择地而耕,择向而行。通过深入地调查分析,广泛地阅读反思,真真切切地边走边思,边研边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用教学实践验证着教学设想,反反复复,整整半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整个课题的研究中期自评报告如下: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实效性,能促进学生思考、走进文本、获得语文素养。”可见,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听课,我们逐渐发现,“设计什么问题?如何设计?”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们。听课时,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过于繁多、零碎,没抓住重点,难点也没突破,尽管利用其他辅助手段使得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和热烈,大多数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意见,但仔细斟酌你会发现,学生回答的都是比较肤浅的,一节课下来,不懂的、不会的依然存在。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出于此因,我们提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研究》这一课题,旨在让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学会设计主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二)研究的意义从不同层面来阐释其重要意义:1.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提高教师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研读课文的水平。2.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既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3.从课堂教学艺术的角度来说,能有效地消除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遏制教师过多的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而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高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三)核心概念的界定1.主问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课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指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特点。2.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3.研究范围:本校高年级教学班。1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的目标通过半年的研究,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1.调查了我校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现状。2.研究了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特征。3.分析了名师课堂“主问题”设计的技巧及规律。4.探索出高年级语文教师“主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二)研究的内容1.对我校高年级语文课堂“主问题”设计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我校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主问题设计现状的调查并分析,深入了解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措施。2.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特征的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广泛阅读文献资料,学习关于问题设计的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努力探寻出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基本特征。3.名师课堂“主问题”设计的案例研究。通过阅读名师课堂实录,观摩名师课堂活动,仔细研究名师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角度,总结出主问题设计的规律。4.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主问题”设计的优化研究。通过此内容的研究,教师反复阅读有关此方面的教学书籍,学习着,反思着,并深入到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堂中,学习他们比较优秀的做法,并摸索着,实践着,研究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主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一)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跟班听课,访谈,调查,了解我校高年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文献研究法: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全过程,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