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课堂上的动静结合动音乐课堂中的动态教学模式就是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在“动”起来的实践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一年级的课堂,我主要关注两处“动”!1、让学生在学唱歌曲中“动”起来在学唱歌曲时,如果让学生枯燥无味地背诵歌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既吃力又没有效果。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根据所教歌曲的风格特征编排一些简单而又形象的动作,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这样简单的律动,既能帮助一年级不识字的孩子尽快记住歌词,又让孩子学得兴趣盎然!2、让学生在学习节奏中“动”起来音乐课中的节奏练习是机械、枯燥的,而节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最直观、最能激起兴趣的活动。比如采用一些走跑交替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我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走,不时改变速度,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路形式,就是节奏。学生必须全神贯注的听和看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那么,原本枯燥的节奏课就变成有趣的游戏课,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体验音乐的愉悦,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静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活动开始就会兴奋的收不住!我想,我必须要在课堂上建立一种秩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这种“秩序”也就是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聆听音乐,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表演,这种秩序尤为重要,但是又不能一昧地用“高压”政策去强调,担心造成学生的厌烦。如何艺术性地进行养成习惯的培养呢?如:录音带上有范唱和伴奏音乐,我通常是等孩子们会唱了,再去跟伴奏带,可是这个时候,音乐一响起,就会兴奋的又唱又跳,这个还算好的了,有的孩子是只顾跳,乱动,根本不唱了,这个时候的教室里就是沸腾的粥锅,不可收拾,甚至连音乐声都听不见了,如果强压,我们都又会觉得很扫兴,一旦音乐声一响,又重复旧蹈!为此,我思考了很久,究竟根源在哪里?我想,应该是没有短期目标的原因,于是,本周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要求:第一遍,当录音里有范唱的时候,我们就把小嘴巴闭紧,边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范唱,边进行律动表演,“老师眼里要看到的是你们优美的舞姿!看看谁的动作最漂亮!”第二遍,先个孩子们看大型合唱团的表演,当录音机里只有伴奏没有演唱时,要求学生小手放在背后,像合唱团里合唱演员一样,站得好好的演唱,“现在老师,要听到小朋友们优美的歌声,看看谁的姿势最好,听听谁的歌声最美!”现在,孩子们慢慢知道了,什么时候可以动,什么时候需要静,什么时候边跳边唱是美的什么时候只有站站好才能把歌唱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