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模块求和应用题【教法剖析】“求和应用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阅读和分析题目时,可能会由于识字数量有限而受到限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便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1.公式法①部分的数量+部分的数量=总数②使用的数量+剩余的数量=总数③原来的数量+增加的数量=总数2.图示法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画图解答。例1:课堂上小兰得36朵,小亮得39朵,两个小朋友课堂上一共得了多少朵?【助教解读】求两个小朋友课堂上一共得了多少朵?就是把两个小朋友得的数量合起来,题目的条件告诉我们两个小朋友得的数量,所以一共得的数:6+9=15(朵)【经验总结】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求和应用题”,知道两个小朋友得的具体数量,可以直接用公式法①把两者得红花的数量加起来就是一共的数量。例2:小明用了4支铅笔,还有8支铅笔,小明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助教解读】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原来有多少”这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原来有多少”就是用公式②把两部分加起来。本题中“用了的铅笔+还有的铅笔=原来的铅笔”。4+8=12(支)【经验总结】求“原来的数量”和“求一共有多少”是一样的,都用加法。例3:树上原来有6只,又飞来了8只,现在有多少只?【助教解读】这类题型是在原有事物的数量上又增加了一部分数量,求两者的总量。在答题时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原来的数量+增加的数量等于总数。6+8=14(只)【经验总结】引导学生明白后来增加的数量,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多了,自然用加法来计算,运用公式法③直接解答。例4:乐乐学写字,第一天写了4个,第二天写了6个,第三天写了7个,乐乐这三天一共写了多少个字?【助教解读】画图如下,用☆代指所写的字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三天一共写了多少个字,其实就是把这三天每天写的字的数量相加,第一天写4个,第二天写6个,第三天写7个,所以一共写了:4+6+7=17(个)。【经验总结】这一道题目中需要把三个数量连加,在画图的情境下,可以使答案一目了然,只是在读题时要仔细,避免条件的遗漏。【基础题】1.小白兔拔了4个,小灰兔拔了8个,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2.果盘里有7个,9个,果盘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3.体育超市上午卖出7个,还有8个,超市原来有多少个?4.小华喝汽水已经喝了5瓶,还有10瓶,原来有多少瓶汽水?5.小祥家中有4条金鱼,又买回了12条,现在小祥家有多少条金鱼?6.停车场有10辆车,又来了6辆,现在停车场有多少辆车?7.水果店上午运来5筐,6筐,7筐,一共运来多少筐水果?【能力题】8.实验小学美术小组有学生7人,音乐小组的人数与美术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学生?9.小可与爸爸去滑船,爸爸的一张票是8元,小可买票的钱是爸爸的一半,他们两人滑船一共要付多少钱?参考答案1.4+8=12(个)2.7+9=16(个)3.7+8=15(个)4.5+10=15(瓶)5.4+12=16(条)6.10+6=16(辆)7.5+6+7=18(筐)8.7+7=14(人)9.8+4=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