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地图有着多种用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及功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它。因此开展了这次科学活动《从家到幼儿园》。从身边的知识出发,利用地图来确定位置。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及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组织形式集体活动。活动目标:1.观察了解生活中熟悉的街道和有特色的建筑。2.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活动准备:儿童经验基础已经观察了自己走过了那几条路,能说出一些有特色的房子。环境准备一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地图。教学重点: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学会看地图。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中国地图吗?(认识)它的外形像什么?(大公鸡、恐龙、翻过来看像河马------)今天我也带来一幅地图,看看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二、已有经验的交流分享。“现在我们在哪里?”“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三、初步学看地图。1.“我从家到幼儿园走哪条路最近?”2.“找一找,你从家到幼儿园应该怎么走?”小结:教师引导、协助有困难完成的幼儿完成。3.师幼共同确定幼儿的位置及幼儿园附近的主要街道、建筑。4.教师在地图上介绍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请幼儿帮忙找一找从老师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四、在地图上走一走。1.幼儿找一找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在地图上用手指走一走。2.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来园的路线和路上自己印象深刻的房子,还可以与同伴进行比较。结束部分:请幼儿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活动反思: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幼儿年龄特点,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在活动中幼儿是快乐的,大部分的幼儿很投入,表现也很积极。活动中和幼儿平行交流,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说、大胆地说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大胆的表达。活动中,教师一直与孩子是平等的,是站在支持者、引导者的角度,去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支持是有效的。不足之处:1、在活动中还需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能力较弱又不敢开口的幼儿。2、课时容量大,导致活动时间长。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把握,而每个幼儿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幼儿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只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