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示众的故事如果说围观者是以他人的苦痛为快乐,那么被围观者则是以他人的快乐欣赏为更不幸。幼年的鲁迅,奔走于质铺和药店之间,曾屡遭侮蔑和歧视,恰如一个被围观者,其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亲历了“示众”的苦痛,而这苦痛就根源于国人看客似的麻木和冷漠。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在小说的构思中,为了揭出国人的劣根,往往采用幼年的“示众”经历作为创作原型。即,在小说中塑造一个个悲剧人物,他们无不是在麻木的生人围观下孤独痛苦地挣扎以至最终被毁灭。如孔乙己、祥林嫂、阿Q、华老栓、单四嫂、陈士成等。生活的各种原因造成了他们的不幸,但在不幸的生存中,他们却无法从周围的人们那里得到丝毫的安慰与帮助,他们受嘲笑、遭鄙视,被愚弄,因此更不幸。如果如鲁迅自说的,悲剧的震撼力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那么鲁迅小说的悲剧力量就在于它总是让不幸的人物被生活“示众”,从而使人生最宝贵的温情与人道被“吃人”的现实撕破,也从而让读者在品味不幸者痛苦的况味中被震撼。它促使人们去思考:如何使国人祛除麻木,如何让人间充满温情与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