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心情的探究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等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对周围同事的采访,谈谈自己对本次学习的几点看法。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待遇不公教师是世界上最忠实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他们工作20多年一个月工资还不及一个农民工,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的隐忍,心中的委屈无处说,无人说。还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咬着牙克服困难也不影响教学,还得忍受层层领导的刁难不能为自己做丝毫辩驳,否则就是不服从领导从而被发配到乡下学校,福利绩效政策也会对你另眼相看。下学期工作安排会特别“关照”你等等。教师有苦没法说,只能忍忍到头发白,忍到退休。终于忍出头了,疾病也上身了。正好不受气可以享受生活的乐趣时,健康已被提前透支,过不了几天舒坦日子。三、不合理的政策岗位设置曾经是大家关心的大事,曾经很不平静,最后采取了各种方法终于“圆满”实施。但这圆满二字体现在大多数老师心冷了,热情退了,干劲没了。在制定考核政策的过程中没有征求普通老师的意见而且出现多次反复。内情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心照不宣。只是与身边的老师横向比较不仅疑问公平公正在哪里。四、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还是要不断学习,更新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的专业发展规划:1、正视压力的存在,学会放松自己,消除职业倦怠,寻找职业幸福感。2、强化自身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我要主动的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将教育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育情景相结合,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并转化为自身稳定的、自觉的教育行为,建构起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拓展内涵、增长专业能力,逐步提高专业水平。3、提高自己教研能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体会,多观摩优秀案例活动,多学习现在教育理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4、多参加社会活动,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多与家长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使教学工作获得理解、尊重和支持。5、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用以调剂身心。6、正视现实,既然我不能改变世界,那我就改变自己。五、在考核教学成绩时,领导也没有分出教师级别来我们认为;高级教师考核标准无疑要高于低级别教师本来工资标准就不一样,对工作成绩的要求也应有区别,领导应该分层提出要求才合理,多劳才能多得。如果政策和领导的要求标准是一个尺度,那就不能对教师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凭什么分的?教师都是遵纪守法的本份人,心中都怀着不灭的希望。但美好的希望之火往往被残酷的现实扑灭了。但愿社会能真正的关注一下教师,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