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快乐复习城南小学李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跟大家分享一首朱永新教授的诗——《走在教育的路上》:我是一个行者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披星戴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计划着行程,思考着方向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毕业前夕——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学生该怎样快乐复习?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教师该怎样引领复习?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我们是如何做的,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亦师亦友——做孩子的知音。我们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大多离乡背井来德阳打工,有的摆地摊卖菜,有的弹棉絮、拉三轮,也有的收破烂……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爱、沟通。随着毕业临近,有些孩子就有着“考不上初中,就要回老家”的压力,我们的老师就常常利用中午时间找缺乏自信的学困生谈心,用更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避免他们成为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看客,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战胜压力……很多孩子就会将这份情感转化为永不枯竭的动力,“亲其师,信其道”,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才能轻松自如、专心致志地复习。一谈到毕业班的语文复习,眼前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天天讲、改、评,学生天天做、听、抄、背,终日忙忙碌碌,这样一来,学生机械枯燥,味同嚼蜡。老师也身心疲惫。二、生本课堂——快乐学习的殿堂。电视节目《幸运52》《实话实说》栏目,深受广大高年级学生欢迎。由此,我们想到:语文课堂是不是也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以加强开放性呢?把课堂变成超市,让孩子们尽情地浏览,尽情地欣赏,任意地挑选;把课堂变成海洋乐园,让孩子们尽情地嬉戏,尽情地拾贝,尽情地远航……带着这样的思索,我们尝试着用每堂课的最后十分钟,让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看一看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来扩大知识面,树立孩子的探索精神,拓宽进城务工子女的视野。在上“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说说我们德阳的春节,在上《和田的维吾尔》时,我让孩子们当一当维吾尔族小伙子和小姑娘,在上《各具特色的民居》时,我让孩子欣赏了北京四合院、蒙古包等……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孩子们兴趣盎然。课虽尽而意无穷。还记得上完《只有一个地球》时,孩子们自编了《保护地球》的情景剧。还记得在上《网络是把双刃剑》的口语交际时,我以第三方主持人的角色参加,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双方唇枪舌剑,妙语连珠,高潮迭起。课后,孩子们还自编自演来了一段快板《文明上网你我同行》。无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孩子们很喜欢,所以在复习字词句板块时,我们也尝试着让孩子动起来。我们采用了擂台赛。就是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出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有时由全班同学竞答,有时指人作答,胜者为下一轮擂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近几年的考题中,越来越提倡语用,所以摆阵前,我们会指导擂主有针对性的出一些这样的题。1、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词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夸夸其谈”“绘声绘色”都有很能说的意思。但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李明的口才很好,他常常()地谈古论今,讲起自己编写的故事更是(),看我们着迷的样子,他能()地讲下去,我们都崇拜他,可他妈妈老说他只会(),不务正业。2、根据语境写诗句、谚语、歇后语等。昨天下午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去年,我对打篮球还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可是,现在,我打篮球的水平称得上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连爸爸也自愧不如。学生通过问、思、听、答,调动了多种感官,比擂场上,孩子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看来,语文课堂上,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在座的每位老师都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三、课外阅读——伴孩子快乐成长读书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