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张虔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用对比的方法欣赏歌曲的前三段和最后一段。2、初步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3、知道床上蹦跳的危害,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准备:图片、图谱活动过程:一、发声练习:小朋友来唱歌二、节奏练习: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打节奏,感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1、教师:今天小猴子们要来和小朋友们做一个节奏游戏,它们住在四座小房子里,小猴子说,如果小朋友看到一只小猴子就拍一下手,看到两只就拍两只手,这两只小猴子是好朋友,他们住在一起,她们这两下我们就要拍的近一些,快一些。幼儿跟随歌曲旋律拍节奏。XXXXX2、将两个八分音符与另一个四分音符互换位置,请幼儿拍节奏。XXXXX3、加入十六分音符请幼儿拍节奏。XXxxXX三、新歌教学:1、歌曲导入,出示图谱,请幼儿根据图谱随音乐做拍手踏脚的动作。教师:小猴子们说小朋友们拍的真棒,它们想邀请咱们去它们家里玩,小朋友们说好不好?去小猴子家的路上小朋友们一定要看清楚路标才不会走错路哦!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出发吧!2、教师边做动作边以较慢的速度范唱前三段,请幼儿带着问题仔细倾听。教师:小猴子家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记忆歌词,教师逐步出示前三段图片。3、教师边唱边出示歌曲第四段的图片,引导幼儿记忆歌词。4、集体完整唱歌曲,教师范唱并做动作,幼儿小声跟唱。5、幼儿跟随教师,边做动作边跟唱歌曲。四、退场:幼儿随音乐,根据图谱(路标)拍手跺脚退场。教师:小朋友,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去医院看看小猴子们好不好?中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教学反思张虔《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纲要》中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越来越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主性的发挥,都尽可能地在活动中创设条件,让孩子能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达。只要是幼儿感兴趣、能自发参与的,都是在自主学习。因此,通过模仿小猴跳、用夸张的表情、动作、语气词表现小猴摔跤、脑袋上肿起大包的那种可怜、可笑来表现歌曲的内涵,感受歌曲的快乐。活动中,需要掌握好安全教育与学习歌曲之间的关系。第一,歌曲中已经揭示了小猴床上蹦跳吃苦头的必然结果,不必再多地说教。第二,小猴摔跤、脑袋上肿起大包的可怜、可笑,要表现得生动鲜明,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这种行为的后果。《三只猴子》活动目标定为学唱歌曲,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在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小猴角色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小猴子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活动下来,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开心的学会了歌曲并领悟到歌曲所表达的安全教育意义。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吃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活动的进程,手偶表演——手指游戏——教师表演——集体表演——分组表演,幼儿自然地融入其中,边游戏边学唱歌曲。活动结束时,歌曲也基本学会了。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猴的这种行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