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图3题型二实验探究题一光学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考查点1.实验数据分析;考查点2.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应用,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考查点3.反射光路的可逆性的理解与运用。例题: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0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内,此时,在纸板B上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实验二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考查点1.实验数据分析;考查点2.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和变化关系;考查点3.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考查点4.实验拓展:全反射现象。例题: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李猜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图如图2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试回答:(1)针对小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第1页共14页图5图4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3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实验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试题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考查点1.实验环境:选择较暗的环境下、玻璃板应垂直于桌面;考查点2.实验仪器的作用:较薄的玻璃板、两根相同的蜡烛、白纸和刻度尺;考查点3.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应用: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大小相等、虚像。例题: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垂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的”或“较黑暗的”)(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4)移去蜡烛B,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实验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考查点1.实验基本操作:如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多次实验使结果具有普遍性;考查点2.不能成像或成像位置不在光屏中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考查点3.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考查点4.实验结论: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例题: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5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左(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