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目标管理:【知识体系】了解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和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能力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四大名著,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情感体系】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教材分析:突出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突破难点:总结作品所反映的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教学策略: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小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形式,列表归纳本课知识要点。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为提高学生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打下基础。②指导学生将四大名著的要点制表,以巩固学习效果,并训练用表格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利用相关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导入:教师提问:“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它们成书是在什么时期?”由此导入新课。新课:一、古典小说的高峰1.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概括已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文学成就,如:战国时期的楚辞,秦汉时的赋,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说明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是以古典小说的创作为主。2.让学生分成四学习小组分别负责一个名著的学习任务,找出作品的成书时间、作者、特点和地位,并能就其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发表看法。3.各小组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有哪些?”4.教师可指出,我国长期流传这样的见解:“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并提问学生:“你知道这种见解的理由吗?”“你认为这种见解对不对?”在学生发表议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不是不看,而是应当学会怎么去看”的认识。5.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四大文学名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使学生知道,把握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式,是进入鉴赏文学作品殿堂的钥匙。6.教师可指出,影视剧具有直观性强、易于普及的特点,但仅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很难口味出原著的艺术价值。况且,真正理解影视语言也不是易事。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原著。二、戏剧的繁荣1.通过课件介绍汤显祖的《牡丹亭》及其文学特点。2.让学生了解国粹——京戏的形成。可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京戏名段和名角。三、书画的成就学生看书说出明代的书法体裁和著名的书法家。学生介绍明清时期的绘风格和代表人物。教师展示相关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知识要点:文化作品作者地位或特点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戏剧《牡丹亭》汤显祖通过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书法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绘画《墨葡萄图》徐渭善用泼墨,挥洒自如,气势磅礴课堂小结:生活在_______时期,称谓:_________。李白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_______时期,称谓:________。唐诗杜甫它的诗被称为“_________”。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__________。白居易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等.光彩夺诗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时宋词: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兴起于_______。________时,词的创作达到顶代文学峰。词的风格多样,通常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派。宋词杰出苏轼:_______时词人。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李清照:________之际的女词人。辛弃疾:_______时词人,他的作品多以_____为主题,代表作__________。成书于______,_______创作。《三国演义》以_______________时期的历史为基本素材。明请小说是我国最早、_________历史小说。成书于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水浒传》艺术地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