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刷匠》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本课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音乐审美”为指导思想,以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中体验和分享音乐的快乐。2、本课以“审美体验理论”为依据,以听觉体验为基础,通过音乐要素的听辨,加之趣味有效的环节设计,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和体验。二、教学背景分析1、课题:《粉刷匠》2、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五线谱)一年级第二册3、教材分析:歌曲《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四二拍,一段体,F大调式。全曲音域仅在五度以内,由五个唱名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多使用重复,简单而易唱易记。第一、二、四乐句曲调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曲调稍有变化,加上稍有变化,加上××××××××××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觉。轻松风趣的曲调与活泼而幽默的语言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匠”愉快劳动的情景。4、学情分析:5、教学方式与手段:采用体验、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法,视听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三、问题框架: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问题:1、如何能够用快乐的歌声和风趣幽默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2、注意歌曲中出现的fa音,并要求学生掌握其音准;3、能够发挥想象与创造力改编歌词。对策:1、结合相同主题歌曲的欣赏,加之教师童趣化的表演范唱,使学生能发自内心地用快乐的歌声演唱歌曲,进而用富有童趣和个性的动作表演歌曲。2、用上行音阶remifa的短小发声练习,自然过渡到fa,降低了难度。3、教师用“超级变变变”模式启发学生联想更多感兴趣的职业,从而激发学生歌词改编的兴趣。四、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粉刷匠》,并且能够熟练的演唱这首歌曲的乐谱。2、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给予自己的启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舞蹈、器乐、演唱形式的创编。3、通过歌曲思想教育的延伸使学生明白“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美”的道理。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有表情地演唱。难点:注意咬字、吐字,特别是“强、亮、顶、墙、样”及学生乐于参于音乐实践活动。六、教学准备:钢琴、教学光盘、多媒体教学设备、打击乐器等。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师生跟着音乐一起做律动。(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2、手影游戏:通过投影仪,师用手模拟一些小动物的形象,让学生猜猜,并试着自己也来做手影的游戏。(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双手也是心灵手巧的!)3、交流讨论:我们每个人的手都有许多的本领!你还能补充哪些内容呢?(设计意图:扩大手的作用,为之后的歌词创编做铺垫。)【阶段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二)歌曲学唱过渡语:手的魅力可真大呀!你们听,有一位神气的小歌手要来歌颂他的双手拥有的不同本领!1、初次聆听:小歌手双手有什么本领?在歌曲里,“我”要做一件什么事?“我”先刷了哪里,再刷了哪里?结果,我的小鼻子怎么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并梳理歌词。)过渡语:让我们大家和这个粉刷匠劳动起来,把你想像中的房子刷的更白更亮更美丽!2、再次聆听: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小手模仿刷子在1、2、3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上“刷刷刷”的拟声词及在结尾句加上“嘿”的欢呼声(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绪。)3、听师范唱:引导学生注意看老师的嘴型,说说在唱哪几个词时,老师的嘴巴张得比较大?(设计意图:解决“强、亮、顶、墙、样”的咬字和吐字。)4、、引导学生找出1、2、4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简约高效地学习方法。)深度聆听:指导学生看歌谱聆听,并回答:这首歌曲是由哪几个音组成的呢?练习2—|3—|4—|4—|3—|2—|的音准模唱,用“刷”字代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唱准fa的音高。)【阶段目标:通过对歌曲整体的聆听及对一些音高的辅助练习,从而使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初步印象,将学习难度分步消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