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差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温州市实验小学施昌魏摘要“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1笔者认为个体在科学学习中存在的差异表现主要有:自身科学学习行为上的差异,科学学习兴趣、状态上的差异,以及科学课堂探究能力上的差异。科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正确面对不同差异的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差异教学的主要策略有:目标分层,基于学生前概念;内容自主,满足个体需要;材料多样,提供选择空间;方法灵活,尊重个性差异;评价多元,促进学生发展。探究目标的层次化、探究内容的自主化,是差异教学的基础,探究材料的多样化,探究方法的灵活化是差异教学的关键,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即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个性化的评价方法,则是小学科学差异教学得以实施的有效保证。另外,我们认为对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测查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才可能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实施差异教学,还要关注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在弹性、动态的分组合作中,不同学生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健全的人格。关键词小学科学差异教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公平《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2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研究每一位孩子,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以学生学习需求为核心,实施相应的差异教学。一、个体科学学习中的差异表现。在科学学习方面,学生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身科学学习行为上的差异在班级教学中,同处在一个课堂,但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质,这些都会反映到他们的学习之中,使之在学习行为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如学习途径的差异——有人擅长听觉的学习,有人更喜欢实际操作的方式;学习组织形式的差异——有人倾向于独立学习,有人倾向于小组、伙伴、合作学习;认知风格的差异——有人为冲动型思维,有人为沉1苏霍姆林斯基语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1-2思型思维;学习偏好动机的差异——好奇心、学习兴趣会因不同的主题而被激发,这些自身学习行为上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学习。2.科学学习兴趣状态上的差异这里的科学学习兴趣状态包括学生的成绩状况、课堂参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思维状态和学习目的。不同个体身上,这些因素呈现差异:影响因素分组成绩状况课堂参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思维状态学习目的A较好积极积极向上浓厚活跃明确B一般参与得过且过一般一般模糊C较差不愿消极应付无兴趣迟钝混乱3.科学课堂探究能力上的差异。学生在课堂的探究活动基本包括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发表五个环节,不同个体,在各个环节中也存在差异,表现的程度差异可以用下表来表示3:环节基本特征探究活动中的差异探究能力强——————————————探究能力弱问题学习者探究科学性问题学习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学习者从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它途径,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学习者探究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的问题证据学习者针对问题搜集事实证据学习者已确定什么可作为证据并进行搜集学习者在他人的知道下搜集某些数据数据直接给出,学习者进行分析数据和分析方法都给学习者解释学习者从证据出发形成解释学习者总结事实证据之后做出解释学习者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搜集某些数据使用证据形成解释的可能途径已知证据已知评价学习者使解释与科学知识相联系学习者独立地考察其他事实来源、建立事实与已有解释联系学习者被引导到科学知识的领域和来源可能的联系被给出发表学习者阐述和论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