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激趣君山区君山小学赵拥军我记得有人说过“最失败的教学是使学生厌学,最成功的教学是让学生乐学”。“乐学”就是要让学生对所有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学生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地接触,研究,认识探索和发现规律,因此,要成功地进行数学教学,就必须设计有趣的内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体验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满足和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由于教无定法,我个人认为新课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直观引“趣”。苏霍姆斯基曾说过,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这种说法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每当我在课堂中展示一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动画、卡片、实物时,学生的眼睛都会为之一亮,而且精神集中,思维活跃。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积极地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电教媒体相结合,精心设计一些卡片、模型等,直观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时钟这一课时,由于“钟面的认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实物钟面和电教媒体相结合,出示三个不同时间的钟面:先出示整点钟,然后出示“快几点了”和“几时刚过”让学生去辨认,再利用电教出示“小明的一天”。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了解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还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二、故事导“趣”。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一听故事,就马上坐端正,注意力显得特别集中,就连平时要搞小动作和精神集中的学生也会变得规规矩矩,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故事引入新课,或课后练习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掌握知识,真正体会课堂教学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始由老师引导学生讲,到后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地讲述故事的情节。把教学知识渗透在故事当中,做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同样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例如我讲到“跳伞表演”,我给学生讲故事,动物里表演比赛,有小猴小兔、小松鼠、蚂蚁还有机灵狗。首先参加比赛的是蚂蚁和蜗牛。同学们你们来比一比谁多?多几只?把故事吸引到解决问题上来,很容易把这一课难点解决了。因此,我自认为我的故事教学是成功的。三、竞赛激“趣”。儿童天生好胜,喜欢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总希望自己胜一筹。我根据这一特点,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好”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满足学生的好胜。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我就设计了一些竞赛活动。如“接力赛”,“看谁是神算手”等,结果学生兴致勃勃,非常活跃,个个争着发言,回答问题特别响亮。这样一来,教师既教得轻松,学生又学得愉快,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进行竞赛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人人都有机会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感,进一步让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四、评价鼓“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我的一位同行在一次公开教学中不经意叫到上黑板做题目,这位同学板演工整,条理清楚老师看他做完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做得太好了,我要拜你为师。”课堂上顿时响起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老师。鼓励和表扬是教育法宝,它们对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五、操作增“趣”。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凡事总想试一试,动手做一做,针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