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专业化之路做专业化教师(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例)周晔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内容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出台的历程《标准》的必要性《标准》的意义《标准》的基本性质《标准》的基本功能《标准》内容的解读《标准》解读可能的误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的未来。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经历了:经验积累型教师技术型教师专业型教师专业——“所谓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服务。”——桑德斯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专业,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具有成熟的专业技能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资格;2.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职责;3.拥有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保障。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普通人”——“新手教育者”——“教育家型教师”或“专家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生涯角度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外部——他教在职培训自我学习内部——自教主体角度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专业情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教学研究——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突破“高原期”,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任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教师专业发展——在“路上”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内在价值实现的源泉;教师生命质量的保证;社会“尊师”的必需;教育质量提升的必备条件现实中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教师难当”“学生难教”——专业发展出了问题“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我教的是英语和政治。”——学非所教、非专业性“我每周24节课,还做班主任。”——负担重、压力大;没有精力“当老师太累了!”“当老师没意思!”——缺乏动力;职业倦怠“这次外出培训又没有我的份!”——专业发展机会受限“入职培训就是走过场。”——入职培训效果不佳“我不好意思说他(她)讲的不好。”——同伴互助流于形式“专家讲得天花乱坠,我听得昏昏欲睡。”——专家引领效果不理想……《标准》出台的历程课题研究——始于2004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史宁中讨论起草——起草组征求意见修改定稿颁布出台——2012年2月《标准》的必要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优质化发展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和课改监测与督导优秀教师优质教学师资均衡适合的教师适合的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开放化教师教育体系目标指向:培养高素质教师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是否实现目标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建设目标的明确与细化教师的入职与资格更新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考核与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的意义一、契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潮流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20世纪80年代,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会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和霍姆斯协会的《明天的教师》报告发表,西方国家掀起教师专业化运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综览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在大多从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品质、专业关系协调能力等维度确立教师专业标准。二、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