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麻继元学习目标:1、学会“埃、伦”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板块一质疑“美丽”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美丽”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课伊始,疑已设,引导学生有主旨地进入整篇课文的学习。板块二初读“美丽”1.学习单第一题。指名读第1小题中的词语,教师随机纠正,强调易读错、写错字词;齐读。2.教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文中首先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有些同学很聪明,已经在学习单上找到答案了。(完成学习单第三题)3.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照片教师:是啊,居里夫人的外表确实很美,但是,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外貌的美是短暂的,表面的。”美丽的外表无法延续百年。所以,本文说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美丽,让我们静心读书,去感受那份永恒的美丽。【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抓住要点进行赏析,对于居里夫人的外貌美,学生一读就懂,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到作者的高超写法--“定格”一词统领了整段话,既强调了其外貌的美丽,也在含蓄指出这项发现的伟大之举!板块三探究“美丽”1.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完成学习单第四题。2.重点分析以下句子,课件出示。⑴教师引导分析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课件出示“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教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句话吗?(顺藤摸瓜)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真理,治学严谨。)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这句话中关键词有哪些?(三年又九个月、终于、成吨和0.1克)“三年又九个月”、“终于”说明了什么?(成果来之不易,花费了很多的努力。)③对比“1吨”和“0.1克”1吨=1000千克=1000000克,0.1克的镭仅占1吨矿渣的千万分之一,你们感觉到了什么?(提炼镭的过程万分艰难,成果弥足珍贵。)④从这句话中,我们又知道了居里夫人的什么品质?(对科学的执著追求)(2)指名学生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下,居里夫人还提炼出了镭,说明了她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教师随机补充:居里夫人的外表还美丽吗?依然美丽的是什么?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3.教师:正是居里夫人的这些精神,才能使“美丽”跨越百年。但她美丽的地方肯定还不止这几个,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去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朗读品味,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板块四、书写“美丽”1.完成学习单第五题“化验室”只是一个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这锅里的矿渣,她衣服...